长沙市雨花区把“三好学生”的评选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激励学生“全面开花”
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变成体恤父母的好孩子,从漠视公德、缺乏爱心的“小自私鬼”变为积极参加社区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合格小公民,长沙市雨花区的不少孩子都在“新三好”标准的要求和鼓励下健康成长,努力“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里做好孩子,在社区做好公民”。
学校家长社区共同“打分”
长沙市雨花区王家冲小学六年级一班的苗苗最近表现特别“抢眼”:除了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外,她还主动承担家务,参加社区劳动。苗苗自信地说:“坚持这样做下去,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三好学生’!”
和苗苗一样,争当‘新三好学生’,已成了雨花区各中小学学生们追求的目标和荣誉。2003年,雨花区教育局提出了“新概念三好学生”,即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里做好孩子,在社区做好公民,用以取代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方案,并选择10所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尔后向全区59所中小学校推广。
据介绍,与传统“三好学生”评价体系相比,“新三好学生”的评选不只由学校说了算,而是学校、家长、社区共同评定。从以往单靠学校内表现好坏的评定标准,扩展到一个学生出了校门后,在家庭是不是好孩子、在社区是不是好公民的标准上来。
雨花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李家谋说,“新三好”是对传统“三好”评价体系的继承与拓展,两者并不矛盾。新制定的“三好学生”评选方案,增加了家庭与社会两个评价维度,有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评选出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
雨花区外国语初级中学教师柳晓芝担任班主任有12年了,每到期末她都会为同一件事情头疼——评选“三好学生”。因为根据学校要求,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有资格评上“三好”。看着部分成绩一般、但其他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被“三好”拒之门外,柳晓芝深感惋惜。
雨花区推行全新的“三好学生”评价标准,使柳晓芝老师的烦恼随之消除。她说,这一评选方式,给了学生一个宽阔的发展平台,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各自优点,角逐“三好学生”,激发出一切学生的发展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柳晓芝班上的刘宇轩同学脑瓜子灵活,擅长绘画,但文化成绩不理想。过去他对“三好”只能望而兴叹,“新三好”评选开始后,他看到了自己的艺术特长,有意识地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满怀信心地参与“新三好学生”的角逐。
“新三好”标准的制定,使一些原先单凭成绩好而当选的“老三好”落选了,但他们并不灰心丧气,按照新标准查找原因,拾遗补缺。雅塘村中心小学的小乐从一年级起,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可到了三年级时,她竟然落选了。在失落中,她对照“新三好”标准,发现自己确实与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家里家务事从来不挨边,在社区她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此后,小乐像变了一个人,做完作业后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且“承包”了自家所在单元的楼道清扫……一个学期下来,家长、社区管理人员给她打了高分,小乐也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新三好学生”。
育人的责任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许多老师碰到过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表现特别好,听老师的话,可是回到家里,却对父母颐指气使,俨然一个“小皇帝”;至于社区的公益活动,更是漠不关心。
雨花区实施的“新三好学生”评价体系,增加了家庭以及社区的“话语权”,也强化了家庭、社会与学校一道教育学生的责任,逐步构筑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育人网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三好学生”的评价方法实施后,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悄然改变。长塘里小学的小伟,爸爸妈妈过去是极度溺爱,家务活从不让他干,社区组织的活动也不允许参加。久而久之,小伟的性格变得孤僻起来,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新三好”评选方式推行后,爸爸妈妈意识到,娇生惯养只会害了孩子,便尝试着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鼓励他向贫困地区捐款,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
此外,雨花区的一些社区也以“新三好”的评选为契机,组织社区范围内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加强青少年社区教育。枫树岸社区为配合“新三好学生”评选,在社区建立了一块爱绿护绿基地,开展“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广泛参与。该社区负责人说,通过给树木除草、浇水,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来源:《人民日报》 ( 2006-12-07 第13版 ) 记者 周立耘
编辑:张开翼
(责任编辑:李静玉)
-
相关文章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 集中供暖安装循环泵有用吗
- 集中供暖家里没人住需要关闭吗
- 集体供暖没交暖气费会被停暖吗
德迅网 » 三好学生的新评选 激励学生“全面开花”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