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大潮持续火热的今天,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开始了创业的逐梦之旅,大学生创业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创业从来不是某些少数人的专利,对于不甘平庸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扶持优惠政策,涉及创业贴息贷款、税收优惠、创业服务与指导等诸多方面。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部也曾专门印发工作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关键在于激发激发青年人的创造力。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竞争力体现
在2016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后,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已经改变。提升大学综合实力不止提高办学质量、增加科研成果等传统思路,更有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新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也逐渐成为大学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进行到第四届,共吸引了全国2278所高校的265万名大学生、64万个参赛团队参加。大赛上高手众多、项目繁杂,即有高性能结构材料、FlexCap这样的专业领域科研,也有商用无人车、人工智能影视制作这样高精尖技术,还有壹明唐现做豆腐、零食盒子等贴近日常生活的项目。不少获奖的院校也都专门发表文章,表彰炫耀参赛成果。
还有院校已经把创新创业工作做成了自己的名片,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扶持和倡导创新创业工作,学校里的创新创业团队达到了780个,项目超过2300个。最终在2017年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中,电子科技大学力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传统名校,摘得“创业活动”“创业潜力”双冠。
每年创业大学生人数超20万,九成主动创业,指数远超欧美
从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统计的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近5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万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年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超过20万人。
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创业并不是就业困难后的选择,有90%的大学生是主动的机会型创业。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业行动计划》中指出,中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2.84%,比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更活跃。
“再不创业就老了!”这是当前时代的一个呼声。 拒绝“标准化配置”,让人生更加自由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普遍心态。
校园创业励志实例 解析与建议
在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余家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跟踪调查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有数据显示:
虽然大学生创业意愿持续高涨,大学生创业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但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依旧明显,资金缺乏和经验不足仍然是最主要的障碍。
大学生创业最好还是秉承着:低投入+低风险+还算可以的收入的原则去做,才能在小风险的情况下获取最大化利益。下面就盘点几个已经在校园中获得成功的励志实例,看看哪个适合你吧!
项目一:厦门理工学院 正装租赁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吕伟宗等三个人凑了2万元组建了创业团队,并获得学校创业园扶持,租售“求职装备”,做大学生职场形象包装生意。创业1年见起色收回成本,并净赚3万多元。
在就业难背景下,“正装租赁”服务把目光对准急于求职的毕业生群体,项目定位可谓精准,如果能针对更为广泛的在校大学生这片蓝海,吸引力会更大。
项目二: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跑腿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夏燕康和另外4名同学一起创建了“快递服务工作室”,实现了快递在校园内送货上门。既突破快递公司校园投递的局限,又能发挥高校学生熟悉校园情况的优势,还能提供部分勤工助学岗位。
在懒人经济当道的当下,囤货跑腿等有偿跑腿业务的火爆异常不足为奇。
项目三:天津理工大学 零食盒子
天津理工大学的同学,在自己的宿舍楼里做起了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助便利零食盒子。
他们利用“简单支付”微信公众号里的无人售货平台搭建了自己的小店。用普通的整理箱装货物,不用定制货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零食盒子把商品放到学生宿舍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们随手就可以买到新鲜美食日用,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通过大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几个月下来,“零食盒子”已进入周边五个大学,1000间宿舍。现在每天销售额在1万元左右,利润在20%左右,钱景广阔。
根据《高校食品零售调查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校学生每年用于饮食的开销高达2352.5亿元。基本伙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高校学生每年仍需花费980.2亿元购买各种零食食品!零食盒子的出现刚和契合了学生食品消费和懒人经济的巨大潜力,符合了千亿级别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