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决定彼得·德鲁克一生的7次经历 : 经理人分享(2)

下面讲述的我如何保持活跃的思维并不断发展的故事,与欧洲最重要的新闻记者之一、我们报纸的主编所说的话有关。我们编辑部里都是些年轻人。我22岁那年成了报纸的三位助理主编之一,其原因并不是我特别优秀。事实上,我绝不会成为一流的日报记者。不过在1930年前后的那几年里,欧洲找不到应该能胜任这种职务的人,因为35岁左右的人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杀害了。就连责任重大的职务也由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担任。


这种情形同太平洋战争结束后10年,即50年代中、后期我在日本看到的情形差不多。


当时五十开外的主编含辛茹苦地培养和训练他手下这一帮记者。他每个星期都要和我们每个记者讨论我们完成的工作。元旦过后和6月份暑假开始之前每年两次,我们要用一个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全天来讨论、总结我们在过去6个月里完成的工作。主编总是先肯定我们做得好的方面,接着谈我们想要做好的事,然后指出我们不够努力的地方,最后针对我们没有做好或没有成功的方面进行严厉的批评。会议的最后两小时留给我们对未来6个月的工作进行规划:哪些是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完成的事?哪些方面是我们应该改进的?哪些知识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会后,我们每人都被要求在一星期以后把未来6个月的工作和学习计划交给主编。


我非常欣赏这样的会议。但是,计划交给主编以后,我随后就把会议的内容给忘了。


差不多10年以后,我已经移居美国,但我仍然不能忘记那些会议。那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我已经成为一个大系的资深教授,也已经开始我的咨询生涯并出版我的主要论著。那时,我仍然记得法兰克福那位主编的倡导。自那以后,每年暑假我都要安排两个星期的时间,对自己上一学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先回顾做得好的但仍能够或应该做得更好的方面,然后是做得不好或应该做而没有完成的事,最后确定在咨询、著书和教学方面应该优先完成的工作。


我没有一次真正完成过每年8月制定的计划,但它迫使我按照威尔第的话“为完美而奋斗”去做,尽管“完美总是躲着我”,并且仍躲着我。


5.“在新的职隹上应该做些什么”——资深合伙人的告诫


下一次经历是在几年以后获得的学习经验。1933年,我从德国法兰克福移居英国伦敦,先在一家大保险公司当证券分析师,1年以后就职于一家成长迅速的私人小银行,做银行经济师和3个合伙人——其中一个是银行创业人,年逾古稀:另外两人35岁左右——的行政秘书。起先,我专门与那两个年纪较轻的合伙人一起工作。 不过,我来这家银行大约3个月以后,银行创业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并且对我说:“你刚来这里工作时,我没有关心你,现在也不是很关心你。不过,你甚至比我想像的还要愚蠢,而且比你自己有权做的还要愚蠢。“由于两个年轻的合伙人天天对我称赞有加,因此听了他的话,我只是发愣。

于是,这位老先生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在那家保险公司,证券分析做得很好。但是,如果需要你做证券分析,那么就会把你留在那里。你现在是合伙人的行政秘书,而你却仍在做证券分析。要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效能,你现在应该做什么?”我很恼火,但还能明白这位老人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我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方式。打那以后,每到一个新的岗位,我总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岗位上,我现在应该怎样做才能发挥效能?”每次,答案都各不相同。


我当咨询顾问到现在已经有50个年头了。我在许多国家跟很多组织打过交道。我所目睹的所有组织最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就是失败的提拔。在被提拔、安排在新岗位上的有能力的人中间,很多人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不少人完全失败了;绝大多数人既不成功也不失败,业绩平平;只有少数人获得了成功。


为什么在过去的10年或15年里一直胜任工作的人突然丧失了胜任力呢?尤其是我所遇到的所有情况的原因,就是这些人重蹈了60年前我在伦敦银行的覆辙。他们在新的职位上继续采用在原职位上取得成功并得到提拔的工作方法。所以,他们失去胜任力,不是因为他们丧失了能力,而是因为他们采用了错误的方法。


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总要问我的客户——尤其是大型组织里真正发挥效能的决策者,他们的员工能发挥效能的原因是什么。他们说的几乎与我当时的情况一样,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上司,而且这个上司对他们的要求就如同伦敦的那位年迈绅士当年对我的要求一样:迫使他们思考新职位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据我的经验,没有一个人能够自己发现这个成功的秘诀,都需要有人点拨。任何人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并且将它铭记在心,那么几乎毫无例外地能够在新的职位上获得成功。而且,这样做并不需要高人一筹的学问或才干,而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新职位的要求上,新挑战、新工作和新任务的关键因素上。


6.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耶稣会会士与加尔文会会士的发明


1937年我从英国移居到美国以后,又过了好几年,大概是在1945年前后,我选择早期的欧洲现代史,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历史作为我三年一换的自学课程。在自学过程中,我发现欧洲的两个宗教组织在这个时期发展成了支配力量:受天主教统治的南欧的耶稣会和受耶稣教统治的北欧的加尔文会。这两个教派采用相同的方法都取得了成功。两者都创立于1536年,从一开始就采纳相同的学习纪律。


每当耶稣会的神甫或加尔文会的牧师要做任何重要的事时,譬如说进行一项关键的决策,他们被要求把预期的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9个月以后,他们必须按照预期结果对实际结果进行反馈分析。这样,他们很快就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并且也能知道自己必须在哪些方面抓紧学习以及必须改变哪些习惯。最后,他们还能知道哪些方面自己缺乏天赋并无法胜任。我自己采用这种方法至今已有50年了。这种方法能够揭示一个人的长处(一个人能够了解自我, 这可是最重要的事),并且指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需要哪种性质的改进,以及没有能力做的事和甚至不应尝试的事。一个人能了解自己的长处,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和自己无法胜任的事,这可谓是继续学习的关键。


7.“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 熊彼特如是说


  1. 一场怪病引出一番事业 冯海明返乡打造“百草园”的故事
  2. 深圳年度科技大奖背后的故事
  3. 他的故事入选初中语文课本,还记得北大的王选吗?
  4. 海姆立克医生走了……你也许不了解他的故事,但至少应该学会他这
  5. 电线那头的故事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相关推荐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