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会在工作中。 杜洪波摄
□记者 段丽茜 通讯员 张学农
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井下作业工岗位一干就是33年的高级技师孙连会,被大家形象地称为“油井大夫”。
33年来,孙连会在野外穿梭奔忙,痴心琢磨改进修井工具,根治油井“疑难杂症”,完成各类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170项,拥有86项专利,累计创效3000余万元。
2010年以来平均每月申报一项专利
“钻井苦,油建累,又苦又累作业队。”在石油企业,有这样一句顺口溜。
而孙连会恰恰就是一名作业队的作业工。1984年从技校毕业后,孙连会被分配到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作业大队当了一名井下作业工。井下作业主要是对油井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是确保油井正常生产的关键工种,也是一个每天面对脏、累、苦、险的工种。
维修油井时,要连续起下油管、抽油杆400多根。一根油管重90多公斤,抽油杆也有30公斤重。现场施工时,这些十来米长的钢铁管,需要工人手拉肩扛,作业工往往弄得满身油污,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单吊环、高空落物、液压钳意外旋转时导致的伤害风险也高。
“一定要把作业工从脏、累、苦、险环境中解放出来。”孙连会决定改变现状。他从最基础的《修井工人读本》学起,对旧工具进行反复拆卸和组装,并拜全国劳模、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靳占忠为师。工作中,他随身带着小本子,把工具出现故障的原因、维修过程、技术参数等仔细记下,搞不懂的问题就多方求教。
渐渐地,孙连会从最初的小改小革,到后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明创造。
如今,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井下作业现场起下油管时,已实现了无人操作,而且90秒就能起下一根油管。
这套井口无人操作系统,就是孙连会与作业队的几个革新迷共同琢磨发明的。
参与革新的人最高学历是中专,2011年计划搞这个系统时,大家对机械、液压、电路知识还搞不太明白。但是,他们决定坚持搞下去。
万事开头难。迈开了第一步,孙连会发现,这条革新之路并没想象中那样难。
起早贪黑一个半月,孙连会制成液控油管钳就位装置和机械臂可调式基座样品,经验收合格。
项目中期合成试验中,他发现推拉机械手的吊环控制功能不达标,就又参与了这个子项目的攻关。利用8天时间,他制作推拉机械手吊环样品3套,并反复试验300余次,对比后确定了最终方案。当年9月,实现井口无人操作。
“这项技术处于世界修井行业井口无人操作的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大匡等专家对井口无人操作系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理论和实践不断结合,孙连会在创新的道路上乐此不疲。2010年以来,他平均每月申报一项专利。
修井作业“环保套装”大幅减少岗位污染
4月28日参加完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后,孙连会当天下午就赶回公司,因为华北油田公司准备在第二采油厂召开环保技术现场交流会。“要赶紧准备材料,还有一些工具要维修。”他说。
在第二采油厂召开现场交流会,是因为这里的修井作业“环保套装”大幅减少了岗位污染,实现了清洁生产、环保作业。
瞄准环保修井,孙连会发明的“油管控流防污罩”让很多工友受益。以往修井时,抽油杆全部取出后,百余根油管内留存的油气处理起来是个难题。
“油气排放时,有时压力大,修井工会被喷得满身油污,还有的流到地上,造成环境污染。过去有俩办法,一个是作业工穿上雨衣挡一挡,另一个是挨个给油管加上丝堵,解决喷漏油气。”孙连会说。
加丝堵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实心金属材质的丝堵,一个重2.5公斤,一口井需要使用一百多次,频繁安装,工人的体力消耗大;一天的修井成本在一万元左右,装上丝堵后油管滴滴答答缓慢的排油速度又耗费时间,等不起。
“控制油气排放速度。”孙连会动起了脑筋。2014年3月,经过与工友们几番讨论,孙连会大致搭起了新装置的框架。接着他从废油管上锯下一个丝扣,花5元买了两个水暖弯头。
“这是一个类似倒U型的物件,两个水暖弯头接起来,中间放个小球。原理很简单,起油管时,管内油气的压力推着小球堵住出口,防止油气喷漏。油管起出来后,油管内吸力减弱,小球再返回去,使油气顺利排出。”孙连会说。
但是这个装置试验几次后,发现效果时好时坏。
一连十多天,孙连会一有机会就往油井跑,不停地做试验。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把装置放平,让球在里边左右移动,肯定会比上下移动效果好。
孙连会立即进行改装。“就是将之前竖起来的U型通道放平,方便小球根据管内压力左右移动。只要计算好球体大小,确保小球别挡住排气孔就行了。”他解释。
像这样,围绕解决井下作业现场污染问题进行环保创新,孙连会干了12年。
2005年,《削减井下作业施工中的污染源》项目中,他制作了自动排污引流装置和接箍封堵装置,对起注液管柱污染源从源头上进行了控制。
2008年,《削减通井刮削作业中的溢流污染》项目,解决了位于学校、民居、古建筑等区域油井无法施工的难题……
12年来,孙连会共有15项环保发明成果。这些成果组成修井作业“环保套装”,大幅减少了作业现场污染。
孙连会不仅自己拥有诸多创新成果,他的25名徒弟也都成为企业生产骨干、工程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