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功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入伍40多年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以来,他把履行使命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看得比生命还重,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忘我工作。他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常规导弹旅,成功组织了第一枚新型常规导弹发射,带领部队创造了新型导弹部队当年组建、当年形成实战发射能力的显著成绩。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命令第二炮兵向东海、南海预定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杨业功奉命负责阵地勘选、发射方案拟定和现场组织指挥,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勇于负责的精神,确保6发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打出了国威军威。此外,杨业功还多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阅兵,为加快我军导弹部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仍然牵挂着部队战斗力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军委追授他“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35.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兴城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杨利伟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投身全新的载人航天事业。为适应新的任务,他惜时如金,勤学肯钻,不到两年时间,学完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等10多门高新技术课程,考核成绩全部达到优秀。为掌握过硬的航天技能,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克难关,日复一日苦练,一项一项攻关,在5年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8大类58个专业近百项的训练任务,熟练掌握了飞行程序和操作规程,以专业技术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首飞梯队。首飞任务中,他沉着冷静,以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36.杨怀远男,汉族,安徽省庐江市人,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1956年入伍,1960年转业,交通部上海海运局长柳轮原服务员。
杨怀远曾先后担任原交通部上海海运局和平14号轮、大庆11号轮的生火工、服务员、副政委、政委。1980年他主动辞去政委职务,到长柳等轮继续担任服务员,直到1997年11月退休。38年中,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自备120多种方便旅客的用具,肩挑小扁担,穿梭于旅客之中,为旅客排忧解难,被旅客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病人的护士”。他独创一套语言服务和心理服务学,用日记积累了6000余首服务诗歌、顺口溜,还把服务经验写成40余万字的《讲点服务学》。他挑着一根为人民服务的小扁担,从青年、中年挑到老年,始终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小扁担精神”。曾经被他帮助过的群众在他的47根扁担上写满了饱含真情的话语。他不仅是优秀的服务员,还是精神文明的宣传员。退休后,他成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应邀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作报告600多场,认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承诺。198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37.杨连第(1919-1952)男,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
杨连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抢修陇海路八号桥,桥高45米,是全国有名的险要工程。杨连第脚踩单面云梯只身飞步登上桥墩,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轻伤不下火线,连续三天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桥墩顶面,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1月,杨连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多次出色完成大桥抢修任务。1951年7月,当清川江大桥被洪水冲毁,杨连第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头顶美机的狂轰滥炸,采用“钢轨架浮桥”法,在6米/秒的激流中,奋战30多个昼夜,12次架设铁路浮桥,保证了军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并使正桥顺利抢通。1952年5月15日,已升任副连长的杨连第正在清川江大桥上指挥起重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38.杨根思(1922-1950)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杨根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靠着过硬的军事技术,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同年12月,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39.苏宁(1953-1991)男,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苏宁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身在基层,心系全局,成为一名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指挥员。他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军事技术,掌握打赢本领。他时刻把祖国的安危挂在心上,紧盯世界军事科学的发展进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钻研现代军事理论,挤时间撰写了70篇学术论文。他与战士情同手足,生前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12连投弹时,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拉火环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40.谷文昌(1915-1981)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