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系列是适合看夜场的电影。不仅因为电影中夜场戏占了大半,更因为这部电影本身讲得就是最见不得光的那段历史:禁宫血斗、杀手夜行、皇位阴谋,黑幕里满满充溢着阴谋的窒息气味。
而这重重黑幕的中心,就是荧幕里发出厉声尖笑的九千岁魏忠贤。
残忍阴毒,奸猾诡诈,金士杰将魏忠贤饰演得栩栩如生。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执掌东厂大权,手握百官性命,碾死一个锦衣卫百户跟碾死一只臭虫一样的大太监,距离最高权力只有一步之遥,堪称小人物底层逆袭的榜样。
太监的黄金时代:全村人都自宫了
在明代,朝廷发行的官方报纸叫作《邸报》(没错,明朝是有报纸的)。如果那时也有社会阶层概念的话,那么要证明当时社会各阶层流动性上下通畅,一定会举出魏忠贤的生平为证。天启七年官方发行的《邸报》大概会这样写:
“最能证明社会流动性例子就是九千岁魏公公,魏公公出生于北直隶肃宁一个贫苦家庭,没上过几天学,从小就在街头市井讨生活,当过最下层的佣工和赌场小弟,进宫后,又从最底层的甲字库小太监开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最终成长为万人称颂敬仰的九千岁。要论家庭条件、教育程度、社会资源。魏公公算是最差的那一档,但他照样成功了。足以成为大明王朝不断奋进、积极向上的表率和楷模。”
确实,比起电影《绣春刀》里虚构的锦衣卫沈炼,九千岁魏忠贤才算是底层逆袭的绝对楷模。他的成长经历,无论在他生前死后都是街知巷闻。从天启六年时为了称颂他功德而撰写的《魏司礼小传》,到魏忠贤倒台后不到两年里出版的四大马后炮的斥魏小说《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梼杌闲评》,都不曾否认这一点。
魏忠贤发迹的晚明时代诚然有其“传奇”色彩。自从穿越剧盛行以来,就产生了不少穿越到某个时代成为某人的热切幻想。比如回到大清当格格,回到大秦当将军,回到大宋当文人,等等。但倘使某人真有成为一名太监的野心和决心,那么最适合他的朝代,正是明朝。
明朝是太监的黄金时代,光是留名后世(尽管全是臭名)的大太监就有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四大太监。其他诸如跟张居正一起把持朝政的冯保,开城门把李自成放进来的曹化淳之类次一级的大太监更是不胜枚举。
因此,也难怪明朝人如此热衷于下面来一刀,只为求当“宫务员”。从明成祖永乐时代开始,就涌现起一阵自宫热潮。徐克武侠电影《龙门飞甲》发生的明宪宗成化年间,自宫当太监已经愈演愈烈。《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六年二月,有自宫求进者共二百六名;成化十三年,自宫以求进者积九百余人,当成化二十三年年六月,光是在礼部叫嚷要求进宫当太监的就有三千余人。明武宗正德年间,有一个村数百人自己阉了自己跑到北京求当太监。
△对于沈炼和陆文昭而言,要想换个活法并不难,咬咬牙,给自己来一刀就行。
到魏忠贤踏上权力第一只脚的天启元年,自宫当太监已经发展成一起群体性事件。这一年宫里划定三千名太监的录取名额,但来报名主动自宫的却已经超过两万人,这两万人蜂拥到礼部大门口喧嚷耍赖,很快将“宫务员”录取现场激起一片变乱。绝对比现在公务员录取考试还要热闹。进宫当太监,可以说是明代小人物的“大明梦”。
绣春刀算什么?自宫刀才是皇帝利器
从史料上看,像是王振、刘瑾这些权势熏天的明代太监也确实很顾念乡里乡亲。不仅免除赋税,刘瑾还把老家的高考名额提高了不少。魏忠贤更是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带到朝廷里吃皇粮。
这足以解释为何在明朝当太监如此受欢迎,就像周星驰在《鹿鼎记》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当然要阉啦,阉啦会有很多好处的。”
明末小说《警世阴阳梦》就这样写道,北方人家生三个儿子,把一个儿子阉掉送到宫里当太监,就可以免掉一个人的徭役。如果到了宫里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不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日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也全指望这个太监了。一句“咱宫里有人”,足以让身边人艳羡不已。
更重要的是,在明朝当太监,离权力最近,比其他人更容易进入权力的中心。即使是对明史不了解的人,只要看过《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这类老经典,也会对里头说一不二的东厂公公印象深刻。
说起来,东厂可比《绣春刀》主角沈炼所在的锦衣卫要威风得多。就像《绣春刀》里所说的那样:
“锦衣卫,就是东厂的一条狗。”
因为《绣春刀》之类以锦衣卫为主角的影视剧甚嚣尘上,再加上飞鱼服与绣春刀的搭配确实很惹眼,因此,不少明粉们都会弄套飞鱼服以壮声势。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其中之一,尽管他身穿飞鱼服的感觉完全没有影视剧里锦衣卫的精干样子,倒像是凭关系混入锦衣卫内部的御膳房掌勺。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刚刚设立锦衣卫时,这支皇帝近身亲兵确实无比拉风。很多牵涉朝廷官员株连九族的大案要案都是这帮人一手操办的。
从拶指笞杖,到剥皮抽筋,各种法律之外的脏活累活都由锦衣卫替皇上打理,完事后又帮皇上洗地。
尽管如此,对皇帝而言,锦衣卫仍不能完全信任。原因很简单。皇上要的不仅是能干,还要求忠诚。很多时候,忠诚比能干更重要。
而对真正握有最高权力的人来说,忠诚不仅仅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更是对自己不产生任何威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