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学习使我妈快乐?” 爆款视频背后的教育焦虑

  

“学习使我妈快乐?” 爆款视频背后的教育焦虑

  运动会上学生打出“学习使我妈快乐”的条幅。视频截图

  

“学习使我妈快乐?” 爆款视频背后的教育焦虑

  学生身着同款上衣。视频截图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最近,这段拍摄于某中学运动会的视频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这段口号,引来周遭观众大笑,视频传开之后,也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窃笑,直夸孩子们会“抓重点”。为什么妈妈的心情决定了家庭的幸福指数,爸爸们去哪了?记者对省城450个小学家庭调查发现,辅导孩子学习的主角多为母亲,而家长的焦虑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为父母快乐而学习”。

  记者张舒

  80%的家庭是妈妈辅导作业

  在网传视频中可以看到,在田径场的跑道上,该班同学身穿橙色的统一服饰,前排同学拉出了“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的条幅。全体同学齐声喊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的口号,引来现场一片欢笑。

  据了解,这些学生来自深圳市南山区一所学校的初中二年级四班。学校老师称,10月23日到25日,全校举行运动会,视频中所出现的一幕发生于23日开幕式各班进场环节。且该班并不是个例,每个班出场时都有自己班的口号,各个班的风格虽不同,但总体氛围就是轻松好玩。

  视频一经发布,马上引来了大量“快乐热评”。有人认为,中学生在运动会上“皮一下”很正常;有人笑称“小小年纪,就把家庭地位理得这么清楚”……当然,也有人对学生在学校里“公然”喊出这样的口号不以为然,认为学生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为妈妈快乐而学习”,属于求学动机变形。

  段子如此“机智”,生动地描绘出了妈妈教育的紧张感。可是,为什么辅导作业的家长形象总是妈妈,爸爸们去哪儿了?根据今年6月份中国少儿阅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小学生学习情况大数据报告》显示,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方面,妈妈辅导占主流,全国80%的家庭都是妈妈陪伴孩子写作业,唯一例外的地区是上海,爸爸辅导的家庭比例为40%。

  记者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济南450个小学家庭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班级联络群中,父亲占比仅为38%。其中,男性家长最多的占总人数的50%,最低的为24%。而妈妈们普遍反映,即使是爸爸的数量占一半的家长群,辅导孩子作业的“任务”仍多落在妈妈身上。“爸爸们在群里比较活跃,尤其是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时很积极,但对于督促和陪伴孩子学习,参与度普遍不高。”家长于女士表示,自己和爱人均在孩子的班级联络群中,对于运动会、家长课堂等班级活动丈夫报名的积极性很高,但辅导女儿作业、督促孩子练琴等这类长期陪伴,几乎都是她独自完成。

  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69人的班级联络群中,男性有34人,虽然数量多,但爸爸们几乎都处于“静默”状态,“很少发言,和老师交流讨论的都是妈妈们。”孩子上二年级的崔女士表示,41人的班级群中父亲有10人,“这个数量已经比我预想中多多了。”

  女性“陪读”更易焦虑

  根据《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中国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辅导作业的经历,78%的家长每天陪伴。随着孩子年级升高,辅导的压力并没有降低,7%的高中生家长每天陪写作业超过4小时。在大多数城市家庭中,母亲比父亲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包括对孩子学习过程的陪伴、学习进度的了解和课外培训的跟进,母亲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都远多于父亲。而督促孩子学习又是一项非常持久、复杂和需要承受高压的工作,导致许多母亲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容易陷入“歇斯底里”。此次参与记者调查的450个家庭中,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的家庭占75%,其中母亲的人数高于父亲。

  在文化东路附近上学的四年级学生好好成绩优异,也很擅长足球等体育运动,在班里人缘儿还挺好,是大家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如此,每天辅导好好学习的田女士仍忍不住经常对孩子“怒吼”。“有时候发完脾气也后悔,会心疼孩子,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压力太大导致焦虑,就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冷静一下。后来一交流发现,邻居、同事、朋友,家家都有陪读的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王笑宁告诉记者,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诱发家长发火的情况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嫌弃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够高;二是如果反复讲过的题目仍然出现错误或者是忘记,会觉得孩子没用心听;三是容易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孩子退步了,成绩不如同班同学。“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在辅导孩子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现代社会都是小家庭模式,一般多为三口或四口人。也因此,如果这个家庭中有任何一个人很不开心,那么这个家庭的其他人也很难开心。加之身为职业女性的母亲压力较大,在笼罩整个社会的教育竞争下,母亲的情绪常常受到孩子学习状况的影响,这种情绪爆发也导致孩子和父亲内心种下了‘恐惧的种子’。”

  “其实,根据心理分析,孩子在7岁之后,父亲应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王笑宁解释,这个年龄段开始,是儿童建立人际关系的时期,与父亲的亲密关系更利于培养孩子的外界交往能力。同时,丈夫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辅导中,也有助于缓解妻子的心理压力。

  “我到底为谁而读书”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网络段子往往来源于生活,此前,就有父亲因为陪五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气得“心肌梗塞”的新闻。由此可见,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谁陪孩子学习,情绪都容易失控。“‘学习使我妈快乐’并非讽刺母亲,而是精准地描绘了当下很多中小学生的家庭现状,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众多家长评价‘说出了广大家庭的心声’”王笑宁表示,“学生们喊出这样的口号,除了调侃,也说明他们并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省教育支出占比达到19.9%,在各项支出中排名第一,这种高支出在全国也首屈一指。在这种大趋势下,父母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子女教育,毫不吝啬地为孩子的学习付出精力与财力。据调查,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我国学前教育成本政府分担比例由62%下降到34%,家庭分担比例由17%上升到53%。

  当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孩子的成绩就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关乎父母教育的“成败”。这样的压力传导与厚重期待,虽然是以“为了孩子好”而给予,但对孩子而言,却可能转变为“为了父母而学习”。家住历城区花园路附近的张琳,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母亲仍然非常焦虑,给她报了英语、日语两门辅导班,平时还要上钢琴和舞蹈兴趣班。父母离异后,母亲为了培养女儿节衣缩食,经常教育孩子要给妈妈争气,“做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张琳说,自己每天过得小心翼翼,尽量乖巧顺从取悦母亲,生怕成绩下降让妈妈“不快乐”。

#p#分页标题#e#

  “近几年,有高中开始出现学生以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高考压力的现象,学生‘丢弃’的不仅仅是压力,还有烦躁、焦虑、负担等学习的负面情绪,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体现。学习不是枷锁,在教育中顺应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这样学习兴趣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被更好地激发出来。”王笑宁表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家长很难如此释然,教育焦虑也仍然会存在。不过,希望孩子们‘学习使我妈快乐’的调侃,能带给家长们一些思考和警醒。”

德迅网 » “学习使我妈快乐?” 爆款视频背后的教育焦虑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