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1日以来,桐庐县横村镇城东村双湖李家自然村非常热闹,因为村里来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组,对该村村民周金弟发明的剥笋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拍摄。
《我爱发明》栏目组在周金弟门口院子里拍摄的“人机大战赛”引来了无数的观众,现场10名剥笋能手围坐在过了称的竹笋前,裁判一声令下,对面的周金弟开始启动机器,双方开始交战,结果剥笋机以高于人工10倍的速度获胜。“这样的比赛是对剥笋机工作效率的最佳显示方式,希望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能够带来商机!”在拍摄现场周金弟显得有些激动与兴奋。
现年50岁的周金弟仅有初中文化,原先在一家乡镇企业—方埠链条厂干了25年,企业转制下岗后,自己曾经办过小五金加工厂,半辈子下来虽然钱没有赚到,但他对小五金模具冲床加工等机械制造业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家中有一间机械零部件的小仓库,周金弟常常在里面一呆就是一整天。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里听朋友介绍,目前市场上紧缺剥笋机。他想到家乡可是产笋之乡,每年产笋季节村里男女老少都要化大把时间剥笋卖,看到家人和乡亲们的辛苦,周金弟就有了发明剥笋机的想法,何不研究一台剥笋机来提高生产效率?
剥笋机的灵感源自他曾经在东北看到的剥玉米机,那架小小的机器产生的效率让他着迷,他想到玉米机剥玉米的功能原理与剥笋的功能原理相接近,经过深思熟虑,他从东北买了一台玉米机回家,从那时开始,他就深深地“陷”了进去,夜以继日地摸索探讨,终于发明创造了第一台机器。周金弟就用这台机器进行剥笋试验,这样的试验从每年冬天冬笋上市一直持续到次年的春笋出土直至鲜笋下市。随后又有第二台机器制作成功,功能虽然领先第一台,但还是不尽人意。“只有在不断试验过程中才能够发觉哪一个零件没有过关,哪些部位还需改进。”他向众人解释着。经过3年呕心沥血的奋战,2014年4月周金弟终于在2个核心零件上有了新的突破,令他满意的第三台剥笋机终于研制成功了。据悉,总共投资10万余元。只要把竹笋放入该机入口,肉壳就从出口处自动分离,每小时可以剥鲜笋500公斤。
据了解, 2014年9月10日,周金弟成功申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德迅网 » 来自乡村的智慧:自制剥笋机的故事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