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专家点评《河西村的故事》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大型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北京演出盛况。

短短七个月,该剧迅速席卷全国,展演近40场,场场爆满,所到之处,无不刮起一阵“花鼓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河西村的故事》究竟胜在哪?

4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河西村的故事》专家研讨会上,各位专家进行了解读。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刘明厚认为,“这部剧是戏剧界的一匹‘黑马’。虽然讲述的是农村题材,但是摆脱了生硬教化式的风格,十分幽默风趣,是难得的戏剧佳作。”

“这部剧秉承了曹禺戏剧精神,又融合了现代新农村建设发展,以‘绿色、青翠、鲜活、青春’为基调,人物形象饱满鲜活,诉说了身边的故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说,该剧立足地域文化和人性发展规律,在细节中做到精致,在精致中显纯朴,既有独特朴实的乡土气息,也不缺乏制作“匠心”。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安奎说:“这部剧用真情、纯情演绎了一个感人故事,故事虽常见,但表演不落俗套,格调清新,花鼓味浓。”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黄在敏说:“这部剧很活泼,有情趣,不‘板着面孔’宣扬主旋律,而是‘微笑着讲故事’,展示了人物的心灵美,远离功利世俗,让人性更有深度。”

“这部剧将宣传和艺术巧妙融合,为现今戏剧创作起了示范作用。”《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安志强表示。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说,《河西村的故事》不同凡响,让人眼前一亮,是一部风格化程度很高的戏,通体和谐,没有用力过度,具有较高美学价值,不负戏剧大师曹禺故乡的盛名……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河西村的故事》给予了肯定与赞赏,认为该剧立足现实,关注乡村振兴,选题好,立意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不少专家还从剧本、音乐、舞美、表演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指导性意见。

听完专家们的意见后,该剧创作团队表示,将抓紧完善、打磨,使该剧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在北京看《河西村的故事》

四月的北京,玉兰花开,樱花怒放,银杏绽绿,一派春意盎然。

一条喜讯,热闹了微信,也为首都再添几分春意。

这份春意属于首都戏剧舞台,属于保利大剧院,更属于潜江人民!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携《河西村的故事》即将来京演出”!一时,在京的潜江老乡们在“潜江商会”“潜江人在北京”“在北京的潜江人”“南征北战潜江人”“芈月故乡人”等群里奔走相告。这几天,盼望在首都看家乡戏,像小孩子望过年一样,成为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潜江人的殷殷期待。

《河西村的故事》于去年8月立于舞台,随后惊艳湖北艺术节。作为花鼓戏粉丝的我,自然不会遗漏花鼓戏的每丝信息,更不会放过任何观看的机会。去年回潜江,在曹禺戏楼近距离享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春节期间,因剧组外出巡演,少了一次重温的机会。但在平时,我在网络和报纸等媒体上一如既往地关注花鼓戏、关注《河西村的故事》。我虽长年不在潜江,但《河西村的故事》早已上了我心头。

4月10日和11日,剧团在北京保利大剧院的演出,强化了我对《河西村的故事》的理解。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该剧以改革开放为大背景,以潜江小龙虾养殖和虾稻产业发展为前提,戏剧性地展现了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诠释出了农村变化、农民富裕的根本原因,隐喻“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人间哲理,给人以正能量的启迪。同时,将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经济是爱情的基础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了歌颂农村美、劳动美、人性美的艺术效果。整台戏,从唱词、音乐到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索空间。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打上了深深的潜江印记的戏,是一台属于潜江人的戏。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龙虾养殖是潜江的特色产业,虾稻共作,是潜江人的发明创造。潜江人靠龙虾致富,潜江靠龙虾走进省政府工作报告,走向国际市场。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将潜江这一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搬上舞台,用江汉平原人喜闻乐见的花鼓戏形式,艺术地再现了潜江因虾而富、因虾而美、因虾而名的故事。用戏剧艺术为龙虾扬名,为潜江扬名,使观众在看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潜江、了解潜江、向往潜江、爱上潜江。

这是潜江人的智慧!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的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上演的传统花鼓戏剧目,多表现惩恶扬善、举忠抑奸、因果报应和才子佳人的故事,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腔和艺术家的生动表演,受到人们的青睐。剧院不止于此,几十年来,坚持推陈出新,紧贴时代,创作演出了多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大戏。如《任长霞》《生命的童话》,先后分别两次晋京演出的《家庭公案》《原野情仇》。此次站上首都戏剧舞台的《河西村的故事》,是潜江人民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服务大局的政治方向、服务大众的艺术道路,反映了他们用花鼓戏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宏大主题的信心和能力。

#p#分页标题#e#

《河西村的故事》中的河西村,是潜江300多个行政村美丽幸福的缩影,折射出潜江人奋斗和行走在美丽乡村道路上的璀璨。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事物没有十全十美,艺术追求精益求精。作为一名热爱家乡、热爱花鼓戏的观众,我总觉得此剧还有需要打磨的地方。王大顺和赵小荷真心相爱,并捅破了窗户纸,但在王大顺向赵小荷求婚时,被荷花嫂强行拉走。虽然观众猜测到会花好月圆,但荷花嫂是怎样转变的交待不清。剧的结尾,王老五和荷花嫂用挪板凳的动作向对方靠拢,给观众留下了他们会和好如初的暗示,但缺少铺垫。尽管观众知道资助赵小荷读书的人是王老五,尽管知道他们会冰释前嫌,但剧中缺少交待。

艺术离不开悬念,情节也不能舍弃完整。

《河西村的故事》晋京演出,是美丽潜江和潜江改革开放成果的大展示,是一次潜江人乡情乡愁的大释放,也是潜江老乡的大聚会,感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

德迅网 » 《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 专家学者老乡齐声叫好!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