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海军成立70周年
和纪念卫温舰队首航台湾1789周年”
巨幅海报在美国纽约
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上投放
全世界的人们通过坐上“时光机”
一起重温这段“台台往事”
浙江省东吴卫温船队远航台湾基金会理事长西南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所所长潘国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节来临之际,为了感激海军官兵在亚丁湾护航中作出突出贡献,特选择在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纽约播出。此外,纪念卫温舰队首航台湾1789周年昭示世界台湾自古属于中国。
提起世界航海史
那不得不提哥伦布
可咱有一位老祖宗比哥伦布早1260年
就已经在未知的大海上探险
而且他的故事
现在已经向全世界“安利”了
那卫温与台州有什么关系呢?
来听小编细细道来
1789年前,卫温从章安出发
位于椒江区章安古镇的石拱桥
把镇子分割成了东西两部分
章安古桥最初建于西汉,因为桥中间有亭,两端有楼,桥栏被漆成红色,所以被称为“赤栏桥”。我们看到的章安桥,其实是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1780年重建的。如今桥头的石狮已面目全非,被整修后的石猴取代。桥下的章安古街,当地人称为老街。
这条660米长的街巷上,有300多间老屋。祠山庙、叶氏宗祠、林氏贞节坊、黄裕泰当铺、武进士蔡殿魁故居、叶氏染坊等古老的文化遗存,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章安地区最早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曾有过卧薪尝胆和西施的传说。西汉昭帝始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5年,在章安湖畔正式建立了回浦县。到了东汉章帝章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7年,改名“章安”,是在章和年间结束动乱的意思。
公元73年,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打通,章安是重要节点之一。到了公元三世纪,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陷入分裂中,而东方的中国也进入黄巾之乱和三国时期。
不过,与西方持续的分裂不同,中国的主流思想一直是国家的统一。公元200年,东吴战略家鲁肃正式向吴王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统一中国”的建国方略,史称“榻上策”,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了8年。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长江流域的东吴水军也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舰队。东吴舰队的造船基地就在章安附近的横屿,而章安湖则成为水军的操练场。当时东吴舰队的主力舰是“楼船”。其中最大的“飞云”级风动力楼船,风帆高达几十米,共有五层,可承载3000名士兵,排水量达上千吨。
当时古罗马帝国的舰队还停留在人力驱动的“桨帆船”时代。而中国人早已采用先进的“四帆”驱动、装备了摇橹和船舵。船舵是中国人独有的伟大发明,帆船并非严格顺风航行速度才最快,船舵可以掌控方向,实现逆风行驶。直到900年后的12世纪,欧洲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引进了船舵技术。
公元229年,孙权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国号吴。仅仅一年后,公元230年,孙权就派遣将领卫温和诸葛直浮海夷洲。此前的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刚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留下“七擒孟获”的传说。而卫温下夷洲,也与当时吴国为了实现统一而平定东南少数民族“山越”的叛乱有关。
“山越”,来源于“百越”,也就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据前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台湾历史学家连横考证,公元前334年,越国被楚国灭亡后,一些越国人曾迁徙到了台湾,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丹阳太守沈莹在《临海水土异物志》中,记载了“夷洲民”与大陆“百越民”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还明确写道:“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这又与卫温从临海郡浮海夷洲的行程完全吻合。
三国时期东吴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一是建造城池、设立新的郡县进行管辖。另一方面,是征召少数民族人口补充兵员。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在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对于卫温船队的出发地,历来有多种猜测。台州学院教授叶哲明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首次认定,秦汉以来,隶属临海郡的章安就一直是会稽,也就是今天绍兴东部地区通往台湾的“转运站”,而作为当时航海中心和军事重镇的章安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卫温的首选出发地。
叶哲明教授对于卫温浮海夷洲以及东吴在东亚航海史地位等的核心研究成果,也使人们对当年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当地习惯,元宵节前不外出。如果把当时元宵节的阴历日期换算成现在的公历,卫温出发时间黄龙二年春正月的元宵节后,是公元230年2月24日。
德迅网 » 卫温首航台湾的“台台故事”,登陆纽约时代广场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