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笔耕不辍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中国西藏网讯 6月14日,“2019 中国西藏成长论坛”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召开,法国作家索尼娅 布雷斯勒的主旨讲话激发现场很多与会嘉宾的思索。在随后的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本身已经是第4次来西藏了。她但愿可以更多地相识西藏,继续誊写和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笔耕不辍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图为布雷斯勒在“2019 中国西藏成长论坛”上当真凝听与会嘉宾讲话 摄影:王媛媛

  世界最岑岭的差别寄义

  布雷斯勒在主旨演讲时提出,多年来的研究让她意识到我们不该该用英语或者是任何其他西方语言来讲述西藏的汗青,更不该该用西方语言来评论西藏的将来。“要讲西藏的将来,我们应该使用汉语或者是藏语。”布雷斯勒在现场也对于本身汉语和藏语进修把握较少致以歉意。

  “可是我是用推心置腹来跟各人交流的。”布雷斯勒认为西藏有许多故事,有着文化、习俗等多样性。在这里她找到了文化和语言的交互融合,她乐意摒弃本身的西方视野。

  一段开场白后,布雷斯勒再次分享了关于世界最岑岭的事例。“在英语和法语里,我们将世界最岑岭称为Mount Everest(埃佛勒斯峰),这是取自一个男性的名字。可是这个词完全忽视了Qomolangma(珠穆朗玛)在藏语里有着‘大地之母’的意思。这一富厚的寄义怎么能用一个男性的名字来描述呢?”

  布雷斯勒用这个事例表白,西方人经常通过“不服等语言”来理解中国传奇的汗青,她以为应该突破“不服等语言”的监禁,将天天糊口在这里的男女老小纳入研究规模,各人配合擘画西藏的将来。

  五年间同样的旅途转变惊人

  布雷斯勒说:“每次来这里,都让我的心灵获得了进一步滋养,这里的人们都向我敞开了他们的心扉。”在随后的采访中,布雷斯勒同记者分享了西藏之旅的感觉。

  前去西藏,对于布雷斯勒来说是一个儿时就有的空想。年少,她对喜马拉雅山脉布满憧憬。“2005年我去了尼泊尔,爬了安纳普尔纳峰,那之后,我决定去中国西藏。”

  2007年,布雷斯勒从成都搭乘飞机前去拉萨,沿着中尼公路去了日喀则,也到了定日。回到法国后,她以为这次履历有些走马观花,本身还不相识西藏人的糊口,于是决定再次前去。

  5年后,她“回到”西藏,依旧沿着中尼公路,这一次她计划深入下层。“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这里的人晤面,我喜欢和人打交道。”布雷斯勒说5年间,这一起产生了很多转变,“这些转变是很好的。”

  她告诉记者,有许多例子可以表现这些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关于门路的建设,她在2012年拍摄照片,前后对比很明明。第二个转变是多了许多学校。第三个转变是关于这里人们的一样平常糊口。“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前进和成长。”

  用手中的笔誊写西藏故事

  深入西藏,与这里的人座谈交流,到平凡人家做客,让布雷斯勒以为真实的西藏糊口是祥和的。

  2007年回到法国后,她写了一本西藏的书——《穿越西藏》。这之后《深入西藏之旅》《发明西藏》等有关西藏的书本、研究著作陆续出书。布雷斯勒用她手中的笔激起了读者去真正相识西藏的盼望。

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笔耕不辍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图为布雷斯勒到场“2016 中国西藏成长论坛”与嘉宾、记者合影 图片来自布雷斯勒伴侣圈

  2016年来西藏到场中国西藏成长论坛是布雷斯勒第3次来西藏。在交流中她说,“多和糊口在这儿的人打仗,听他们的故事,这才能渐渐体会到西藏的永恒魅力。”

  而此次来西藏,由于行程缘故原由,逗留的时间太短。她说,下一次她会多呆一段时间,发明和分享更多糊口在西藏的人们的故事。“我以为到西藏像是回到了家,我喜欢这里的人民,我喜欢来这儿。”

  将来,布雷斯勒但愿在工具方之间成立一种毗连,让相互打开相识之窗。她也会更深入相识这里人们的真正糊口,写更多关于西藏的书本,讲他们真实的故事。(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德迅网 » 法国作家索尼娅·布雷斯勒:笔耕不辍讲述西藏的新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