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刘二飞

  一、个人简介

  刘二飞1958年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父亲在国家机关工作,母亲是一家幼儿园的园长。在他9岁的时候家庭受到了“文革”的波及,全家被下放到农村,3年之后准备上中学的刘二飞回到了长春,15岁中学没上完他又被安排插队到了吉林省双阳县,这一呆又是3年。尽管刘二飞后来在美国的投资银行圈里整整呆了20年,但在他的身上那个时代的某些印记还会不时地流露出来。在那个知识贫瘠的年代,刘二飞除了更多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他后来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刘二飞母亲的一个朋友,曾留学日本,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当时的东北会讲英语的人很少,这给少年时代的刘二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或许对于当时的刘二飞来讲,说英语也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十二三岁他便疯狂地开始学习英语,即使是插队在农村种地的3年里也没有放弃。可以想象,在地里劳作了一天的一群青年男女天黑后都已纷纷睡去,而此时的刘二飞却拿起了英语书在灯下苦读,多少个夜晚他坐在院子里面对着月亮幻想着自己的未来,孤独中燃烧着激情,今天的刘二飞回忆起那段生活来仍然感慨颇深。

  1977年,刘二飞的命运出现了转机,那一年全国恢复了高考,他凭借英语考试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使刘二飞进入了一个新的舞台。外面的世界对刘二飞来讲充满神奇和未知数,刘二飞至今记得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和一位外教聊天时得知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你去美国读书,美国的大学会给你每年1万美元的奖学金。这对于当时的刘二飞无异于一个天方夜谭,1万美元对他就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样。于是刘二飞找来了英语字典,将字典后面附录列出的美国大学名单抄录下来,一口气发了五十多封入学申请信,在每个信封上贴上一张7毛钱的邮票发往遥远的太平洋彼岸。

  刘二飞一年中会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身兼美林(MerrillLynch)中国区主席和亚太区投资银行部主席两职的他,往往为与一个客户几个小时的会谈而花上两天的时间从地球的这边飞到地球的那一边。他的时间被近乎均等的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在大陆,这是他的主要工作地,客户和项目都在这里;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香港,由于美林还没有进入大陆的许可证,设在北京国贸的办公室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处,他绝大部分的协调工作得在香港完成,而且他的家在香港;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会奔波在世界各地,欧洲、美洲、东南亚,由于投资银行的职业习惯,只要是有客户的地方就有刘二飞的身影。

刘二飞(图1)

  二、个人经历

  1981年,刘二飞被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University)录取了。这是一所以美国第一任犹太裔首席大法官的名字命名的犹太私立大学,他做了这所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国学生,获得了一年八千多美元的奖学金,因此在美国这3年的学习期间刘二飞没有像大多数到美国上学的学生那样靠打工生活。1984年,拿到布兰戴斯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刘二飞又考取了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的MBA,与此同时他还考上哥伦比亚大学享受全额奖学金的MBA。哈佛商学院是没有奖学金的,即使没有钱,他还是决定上哈佛。面对一年两万美元的学费和开销,他不得不做出推迟一年入学的决定。 刘二飞要先工作,挣到一笔钱才有可能到哈佛去读书,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他进入了投资银行领域。刘二飞原来是希望能够去一家银行工作,但帮他找工作的朋友并不认识银行的人,于是他的这个朋友帮他找了一个“跟银行差不多的公司”,“对中国蛮有兴趣的”英国罗希尔投资银行录用了刘二飞,刘二飞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上了投资银行这条路。在罗西尔工作的一年里,奠定了刘二飞日后的从业方向。

  1985年,赚够了学费的刘二飞加入哈佛商学院第一批中国大陆学员的行列。包括刘二飞在内,就读哈佛的只有三个中国人。进入哈佛商学院后,刘二飞最初的感觉是在这里上课实在是“太亏”了。哈佛上课的日常规律是:老师不讲学生讲,这和国内的授课方式截然不同。在哈佛的课堂上,老师一般是提问者,他会就一些市场上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堂课不见得能辩论出统一答案,但是大家可以通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经历、不同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碰撞,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校还经常请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老总来演讲,与学生们对话。一段时间之后,刘二飞才领悟到哈佛MBA的精妙所在。哈佛奠定了日后刘二飞做投行成功的基础,刘二飞从这里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和自信。

  1987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他在众多国际知名公司发来的聘书中选择了世界三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高盛,高盛对他的承诺是:除了10万美元的年薪外,还马上给他办绿卡。可是,刘二飞进入高盛刚刚两个月,美国就爆发了“黑色星期五”大股灾。股市停滞,投资银行损失惨重,而这就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人被裁掉。刘二飞非常焦虑,因为当时他的绿卡还没下来,可已经贷款买了房。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刘二飞终生遗憾的事: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怕耽误他拿绿卡的时间,竟然没有告诉刘二飞。后来庆幸的是在公司公布的裁员名单中没有刘二飞的名字,刘二飞认为自己没有被裁掉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是一个受过6年美国科班训练的中国人,中国是一个尚未开放的大市场,一旦开放,刘二飞的自身优势将非常的明显。半年以后,股市开始复苏。这半年的经历更多的是使刘二飞体会了人生的得失无常,使他在面对未来金融界的风云变幻时,始终能保持处变不惊的心态。

  从1984年加入英国罗希尔投资银行纽约分行开始,刘二飞在美国的投资银行界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20年里,他先后供职于:罗西尔-高盛-摩根斯坦利-高盛-所罗门-东方汇理-美林,可以说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投资银行刘二飞都留下过自己的足迹。他是摩根斯坦利、高盛、史密斯巴尼和东方汇理等公司的中国业务创始人,他还是最早把投行财务顾问理念引入到中国的人。

  1999年12月,刘二飞在美林中国业务低潮时加入美林,随后由于他在中海油、中国电信等项目以及中型股发售与并购策略上的出色表现,使美林在中国的业务东山再起。

刘二飞(图2)

  三、相关评论

  在刘二飞的身上还有着某些“文革”情结,谈话中他会不时地引用“文革”时期的典故来说明事情。他常以《红灯记》里日本鬼子请李玉河赴宴的那一段来说明自己能够有成就与当年插队的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有了母亲这碗酒垫底,我就什么酒都能喝了,有插队那段经历,我还有什么苦吃不了!”刘二飞说。

  刘二飞说他所起的作用就像是一个桥梁。一方面是把资金向需要资金的地方输送;刘二飞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在不能进入国内A股市场之前,美林将继续把重点放在国内客户的海外融资、兼并及收购上,上市只是投行业务的开始。另一方面,是将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他说只有在国外生活过的人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爱国”两个字的含义。过去在美国工作你只会把它当成是一个工作而已,而在国内你会有一种为自己祖国工作的自豪感。尽管林在中国的业务还不到美林全球业务总量的1%,尽管美林在中国的业务与摩根、高盛相比仍有距离,但美林总部把在中国业务的拓展当成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事情。随着WTO中国金融业务领域的逐步开放,刘二飞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需要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姐的欢喜 » 刘二飞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