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杨怀保:“西北娃儿”和他的十年奉献路

  杨怀保:“西北娃儿”和他的十年奉献路。剪辑:綦智鹏

  2019年,杨怀保的“孝基金”已经十岁了。

  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团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第一家以敬老为主题的民间专项公益基金创始人……无数的荣誉和头衔始终没有抹去这位从广袤的黄土高原走出来的“西北娃儿”骨子里那份独有的踏实和质朴。

  “我感觉自己被无限放大了,对父母的孝道,对弟弟的照顾只是我作为儿子和兄长的本分。而发起的‘孝基金’以及这十几家社会组织仅仅是我想努力为这个社会做一份贡献,其实大家只需要关注我目前的这个身份——湘潭大学教师、追梦青年。”谈起荣誉,杨怀保总显得云淡风轻。

杨怀保:“西北娃儿”和他的十年奉献路

  杨怀保在宣讲“孝基金”。本人供图

  提起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直入人心的仿佛就是遮天蔽日的黄沙与扑面而来的贫瘠,“面朝黄土背朝天”,单一的色彩填满了杨怀保生命中一半的时间,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疾苦。

  杨怀保出生的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沟口村,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中的特困村。“40平不到的小土房住了一家四口,家里唯一的电器就一个15瓦的电灯泡。”

  那时,想要通过读书学习走出大山摆脱贫穷让父母和弟弟过上好日子是他心中全部的追求。

  然而接连而来的变故几乎击垮了正在读高二的杨怀保。“母亲前些年因重病两次手术,一直需要药物调理,家里已经债台高筑,父亲为了赚钱养家在工地上受了重伤,因为没钱及时治疗,失去劳动能力。”

  杨怀保看着床上父亲浮肿难消的双腿,看着母亲蜡黄的脸庞,心里只剩纠结和痛苦。“父亲听说我准备弃学打工,不断撕扯着自己头发,念叨着‘是爸妈无能’。”为了不让父母内疚痛苦,杨怀保选择加倍拼搏,终于考上了大学。

  2003年9月,杨怀保揣着暑假打工挣的1200元跨进了湘潭大学。除了学习,杨怀保来不及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为了撑起远方的家,一头扎进了为生活而战的洪流大军之中。

  拾一个矿泉水瓶挣0.1元、卖一盒牛奶赚0.5元、卖一份报纸赚0.4元、卖一包槟榔赚0.2元、发3000张传单赚20元、做一次家教赚25元……这些简单而枯燥的数字,在18岁的杨怀保眼里却是一种希望。

  2004年春节,看着父母每况愈下的身体,杨怀保毅然决定:背着全家上大学!

  面对父母的反对和随即面临的经济来源问题。杨怀保心里并没有底,可情况不允许他有丝毫迟疑。“为了说服父亲,大年初七我就回到湘潭,先帮父亲找一份他能适应的轻松工作,然后帮弟弟解决了上学的地方。”

  2004年8月,杨保华带着全家,扛着四个蛇皮袋子从陕西来到湖南。

  房租、学费、水电费、伙食费,所有生活的琐碎变得如此具体而现实。没有积蓄,杨怀保只能将全家先安顿在一个废弃垃圾场的厂房里。“房子只有10平方米,生活用水都是黄色的。”杨怀保回忆。

  早上杨怀保会先买好菜,安排好一家人一天的饮食后走进大学课堂,做一个认真读书的大学生。而课余时间,他选择通过兼职贴补家用,最多的时候,同时做7份兼职,每天工作17-18个小时。

  在自己的努力和学校、老师以及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杨怀保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

杨怀保:“西北娃儿”和他的十年奉献路

  杨怀保看望深居大山的留守老人。本人供图

  作为由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并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培养,特别是湘潭大学的公益文化对杨怀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杨怀保开始探索用公益组织的形式帮助学校里和他一样的贫困学生。大一的第二学期,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和老师、同学一起成立了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先后帮助了数千名贫困大学生改善处境。

  2007年,杨怀保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份荣誉也令他对人生意义和青年的责任使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经过一年的广泛调研,还在读研一的杨怀保将大学期间的兼职收入全部拿了出来,租了一个简单的民居,购买了一套二手办公器材,在长沙正式筹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敬老专项公益基金——孝基金。随后,他在学校的支持下专门成立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社团——湘潭大学孝行协会。

  “2008年是公益元年,民间公益都刚刚起步,没有可以借鉴的蓝本,运营资金难以筹集,团队也只有三个人。”杨怀保说,“孝基金”刚一成立就面临着“三无”的处境。

  杨怀保冲在前面,深入陕西、湖南等地考察调研,拜访各界爱心企业和人士,力求解决“三无”问题。

  除了资金筹集上的压力之外,杨怀保还面临着社会各界的不解和质疑。“现在做慈善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中的虚假成分也不少,而且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做慈善这一行为方式还需更多的引导与认知。”面对异样的声音,他总是选择用事实说话。

  2010年,湘潭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杨怀保婉拒了多个单位抛出的“前景”和“钱景”广阔的工作机会,成为一名职业公益人。

杨怀保:“西北娃儿”和他的十年奉献路

  杨怀保和团队与受助老人在一起。本人供图

  十年来,杨怀保和孝基金团队的脚步遍及湖南、陕西、新疆等多个贫困地区,组织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发展青年志愿者3万余人,照护服务老人2万余人,资助困难学子1700多名,在湘潭大学的支持下,一起参与举办了中国大学生孝文化节。

  2014年起,杨怀保着手推动孝基金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从冲在公益项目执行一线的1.0版本到站在更多公益人士及社会组织背后做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及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的2.0版本。

  近年来,他先后发起创立了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湖南省三湘关爱妇女儿童协会、湘潭市青年创业协会等14家青年社会组织,并创建了覆盖长株潭地区的青年创业公益孵化基地,孵化扶持青年创业项目30个、开展创业培训及讲座近百场,编著出版书籍两本,发表论文及报道二十余篇,撰写了近二十万字的调研报告,赴全国多地开展公益励志宣讲三百多场,他的感人事迹和公益项目,影响并鼓舞帮助了亿万青年。

#p#分页标题#e#

  2015年,组织上安排杨怀保回到湘潭大学从事学生工作。工作期间,他担任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推动成立了湘潭大学创业联盟,指导湘潭大学公益联盟的工作,把自己的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等实践经验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创新推动实施了学生思政德育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坐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罗依溪镇大山深处的牛儿山村,更是因为杨怀保和“孝基金”团队的持续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牛儿山村有1/3的家庭被纳入当地低保,有1/3的房子被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大病救助的范围也在加大,笔直的马路也通向了这个偏远的村庄。在杨怀保言行的影响下,孝行协会、金翼5·18、雷锋公司等一批湘潭大学公益社团的学子们,坚持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奉献社会。近年来,湘潭大学相继涌现出了全国“双百”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最美女大学生”、“舍身救火英雄”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誉为“湘大群模”现象。

  “百姓们亲切质朴的笑脸深深印在我的心里,青年学子们在我们鼓励下坚守梦想初心朝气蓬勃的状态,都成为我坚持不懈的动力之源。人的青春是有限的,生命更是那般可贵。我很庆幸能够在湘潭大学这片美好的土壤中学习成长,今天还能够成为湘潭大学一名教师,培育更多的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向上向善的五四精神。我要用奋斗赋予生命意义,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尽心尽力,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现在的杨怀保正蓄势待发,准备下个十年扬帆起航。(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实习记者 刘逸鹏)

德迅网 » 杨怀保:“西北娃儿”和他的十年奉献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