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最美博士”邱丽华把论文写在水产科研一线


每个人都心怀梦想,每个人都心存热爱。走过万水千山,历经世事变迁,又有多少人能将曾经的梦想和热爱一以贯之,并最终花开彼岸呢?

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邱丽华,一个北方人,因为喜欢大海、喜欢动物,大学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水产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时,她选择了海洋生物专业,从此与水产、与大海结缘,与海洋生物厮守。20多年来,她坚守水产科研一线,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挑学科发展领航的重担,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和热爱,为推动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有从解决养殖户的痛点出发,科研成果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1996年,邱丽华从大连水产学院硕士毕业了,青春朝气的她带着对海洋生物世界的无限遐想,从大连一路南下,来到位于羊城广州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邱丽华在养殖池塘边观察水质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刚到所里报到,一个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项目正在等着她。怀着对大海的渴望与憧憬,她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跟着老所长的团队到养殖生产一线去了。从此在南海区的红海湾汕尾捷胜鲍鱼场、陆丰鲍鱼场、海丰县联安镇养殖场等地,人们不时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穿梭在养殖一线,挽起裤脚蹲在池边和养殖户一起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难题。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女孩子,性格豪爽的她干起活从来都不落后,在老所长的带领下,她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养殖场里泡着。更想不到的是,这个项目做了整整6年,正是在这年复一年的积淀中,一个刚出校门的青春少女,成长为一名水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在养殖一线,我从老一代科研人员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找到了从事科研工作的价值,也找到实现梦想的路径。”邱丽华说,只有服务生产的科研成果才有生命力,只有深入到养殖户的池子里,才能将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因为人工养殖技术不成熟及养殖成本高,南方沿海渔民养殖斑节对虾成功率很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选择养殖从国外引进的南美白对虾。2005年,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毕业的邱丽华加入了斑节对虾遗传育种团队,并投入到繁育技术及性腺调控机理研究当中。

斑节对虾是我国本土物种,为了让这一本土物种重新焕发活力,邱丽华和团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斑节对虾人工繁育研究中,从一代又一代的斑节对虾中挑选那些生长快、抗病力强的虾苗进行培养。十年磨一剑,科研团队终于摸清了斑节对虾的繁育特性,攻克了繁育技术,建立了全人工繁育技术体系,通过遗传、生物技术等前沿手段,培育出斑节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南海1号”,使斑节对虾养殖成本大幅下降,解决了制约生产的难题。

该成果既能保证无携带病毒,又在数量和成熟时间上实现了人工可控,极大地促进了斑节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广东省对虾养殖产业结构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该研究成果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推广示范,快速带动渔民致富,深受渔民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累计新增产值约20亿元,新增收入约9亿元。她所在的团队先后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称号。邱丽华入选首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人计划,并获得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团队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在,人工培育的个头大、味道香、营养丰富的斑节对虾已经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家庭聚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

只有挽起裤脚下到养殖场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养殖户对技术的渴望。

在叶振彪的记忆里,当时还是小孩的他,有一年和父亲叶佳一起带着南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们坐船到养殖基地,刚到基地就看见一个人光脚跳进了水里去抓一只大虾,确实把他吓一跳,每天坐办公室的人做法怎么和养殖户一样。

这个人就是邱丽华,养殖户亲切地叫她“最美博士”。

现在的叶振彪已经接了父亲的班,是珠海市斗门区长丰水产种苗公司的总经理,一家人经营着水产种苗业务。“从培育‘南海1号’开始,作为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协作单位,公司就一直是‘南海1号’的育苗推广基地。”叶佳说,种苗公司现在是国家级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斑节对虾良种场,也是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成果转化基地。

 “由于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整齐度高,适养范围广,‘南海1号’斑节对虾受到养殖户的喜爱,虾苗供不应求,成虾的价格一直很坚挺。”叶振彪说,但是过去只能用传统的剪除眼柄的方法催熟雌虾来繁育,雌虾资源无法重复利用,劳动强度大,人工费贵。

 


▲ 邱丽华指导助手检测分析样品

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催产方法,促进雌虾卵巢发育,达到人工调控的目的,2008年,邱丽华在国内率先开展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调控机制研究,她带领生物技术团队从基因、蛋白及细胞水平上摸清雌虾卵巢发育调控网络,从对虾自身调控机理入手,寻找新的卵巢促熟技术,以改变目前只能用眼柄剪除术催熟雌虾的传统方法,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又使资源可重复利用。她首次研究了影响卵母细胞发育的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及相关基因间的互作关系,绘出调控卵巢发育的信号传导通路,为在生产中探寻新的催产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我国在对虾卵巢发育研究方面的空白,该成果获得了海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针对渔业生产中病害问题严重,安全用药理论匮乏,渔民束手无策的难题,邱丽华和鱼类免疫学科团队首次阐明了不同类型的免疫分子在细菌和病毒刺激下的应答模式,解决了现阶段疫苗开发中理论依据缺乏的问题,建立了以机体应答为标准来开发研究疫苗和免疫增强剂的新思路。她们以南海区主要养殖品种军曹鱼及海鲈为研究对象,以免疫及繁育机理为着眼点,创新性进行了抗菌、抗病毒及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调控网络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对参与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免疫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新产品(检测试剂盒)2件,该成果分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带领的团队获得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水产养殖区域大多集中在偏远地区,交通极不便利。作为国家虾产业体系综合实验站站长、科技特派员,邱丽华责任扛在肩,使命记于心,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地区,带领团队科技骨干深入海南、广东龙川、饶平、汕尾等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点对点技术扶持,到生产一线指导企业、养殖户科学健康养殖,年均培训技术人员800多人,为海南、广东水产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她的指导下,珠三角、梅州、饶平、河源等地区的30多家养殖企业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场的认定与复审,10多家良种场通过广东省行业主管部门认定。

2013年7月,作为农业农村部选派的唯一女性,邱丽华入选中组部、团中央“支援西部第十四批博士服务团”,利用专业优势,指导成都市推行“渔农轮作”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该模式现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领域与推广模式,为四川渔业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邱丽华先后承担国家及地方各类科研项目等150多项,在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新品种研发、鱼虾发育及抗病机理等方面作了大量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先后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8年度又光荣地成为农业农村部系统唯一的一名“全国三八红旗手”。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协作,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身的科研能力才是真正的带头人。

 “丽华是个利落人儿!” 接触过邱丽华的人都这样说,这种利落在工作中守正创新,成绩显著;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充满阳光;作为博士生导师,她带的学生也是个个精气神,满满正能量,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4月的一天,邱丽华早早起来,从广州坐火车赶到汕头大学,主持博士后出站答辩,会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机场,到北京参加第二天科学技术部组织的技术论证会,会议结束当天返回广州。这样的工作状态,对邱丽华来说每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看她的出差记录,就知道为了这份梦想和热爱,她一直在路上前行,一直在向新而行。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作为博士生导师,邱丽华注重后备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10多名,研究生30多名,为我国海洋生物研究领域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邱老师是严师良友,和她在一起,我们都有使不完的劲。她从来不服输的精神,越有压力越有动力的干劲,是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南海所科研处郭永坚说,邱老师主管科研处时,工作中严格要求,处室任务虽重,必条分缕析,剖决如流,化繁为简,纲举目张。大到研究项目的立项验收,科技奖励的梳理申报,小到年轻人生活中的琐事,邱老师都给予细致入微的帮助。

邱丽华带出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赵超说,作为一名在海洋生物科研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女科研工作者,邱老师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科研方向的选择,来源于她长期在生产一线坚守的宝贵经验,也得益于她在大学或者科研单位工作的丰富经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这些经验和经历,以及她对自己的坚持和执着,成就了她如今的业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邱丽华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团体的协作,要发挥团队每个人员自身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有计划地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业务培训,把团队凝练成一支作风正、业务精、效率高、思想过硬、团结进取、有竞争力的科研队伍。”邱丽华说,只有不断搭建科研平台,为科研提供源流活水,才能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她依托南海水产研究所建立了广东省海洋生物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斑节对虾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研活动提供先进的条件,增强持续不断的动能。

 “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代表过去,使命责任更重。如今的邱丽华担任南海水产研究所成果处处长,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总方针已经绘就,如何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广大的养殖户成为她追求的新目标。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正是这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邱丽华才会将梦想照进现实,将热爱浇灌开花,在不懈奋斗中书写出了生命的精彩华章。(特约撰稿:焦宏)

 

德迅网 » “最美博士”邱丽华把论文写在水产科研一线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