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2014网络语象报告》日前在“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上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向外发布。该报告指出,网络流行语的呈现也许年年不同,但其核心层面仍是社会心态的传接。
“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以“语言学与新媒体”为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主办。来自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多名专家学者就议题做了主题发言及广泛讨论,认为研究新媒体语言,探究其在大众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是当前语言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课题。会上,人民网副总编辑祝华新做的“2014网络语象报告”,分析了“萌萌哒”“且行且珍惜”“暖男”“习大大”等25个网络流行语的词频情况和应用范围,以此考察2014年中国网络语象的变化。
语义传接社会心态 网络热词超越群体差异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指出,网络流行语的核心层面仍是社会心态的传接。虽然公共话题在网络流行语占比不高,但反映出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包容百姓吐槽“APEC蓝”的谈话,将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传递给网友,使原本的调侃表达经历变奏,获得体制内认可,强化了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另一方面,情感类话题的词语仍是网络流行语的关键组成部分,人们需要新词语用以活跃情感话题。“小清新”、“女汉子”转生为“小鲜肉”、“暖男”,网络流行语不仅感叹着感情的无奈,也寄望着感情的美好。
报告通过对25个流行词汇使用人群年龄、性别等属性的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并无明显的人群属性。一线城市的中产人群可以在朋友圈中晒出高档餐厅的自拍照,并配以“萌萌哒”的自我描述,而一个三线城市的务工青年同样可以与街头卡通人物合影,自我陶醉在“萌萌哒”的表情里。网络流行语对于个体生活话题的聚焦和情感抒发作用越发明显,作为人群心态共性的表现,相比线下社会阶层的差异性,网络流行语的接受更为普适。
“愤青”隐退“屌丝”凸显 “排浪式消费”来去匆匆
在网上“是中国人就顶”、“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言语正在减少,网络语言发生流变,“有钱就是任性”等网络用语更多表现出网民的自嘲、调侃或不满。“仇富”转型为“涮富”。网民将看似跋扈的“有钱”与娇嗔的“任性”使用的不亦乐乎。愤青的“怒火”减少,轻松诙谐的“吐槽”更多。在宏大叙事日益难以进入网络话语体系的当下,“愤青心态”渐趋隐退,屌丝心态则相对凸显。
由于网络流行语多基于层出不穷的网络热点事件,受制于热点事件的传播周期以及新的网络流行语对原有流行语的分流和稀释,“什么仇什么怨”“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等流行语的热络和淡出都十分迅速。同时,因网络流行语本身的表意不具有多种语境的普适性,如“且行且珍惜”“保证不打死你”等,这也决定了其较难被网民长时间应用于日常的网络表达中。
流行语丰富汉语表达 网络语需规范引导
互联网带来的话语权平等、去中心化、权威解构,成为网络流行语点点璀璨生成的最主要原因。一些汉语中的词汇被重新发现,并被赋予更为多元,更为形象的意义。“囧”这个原意表达光明的字,在网络上却被赋予了无奈、叹息的意义。网络流行语并非文化上的小道,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已经使网络流行语成为社会文化传播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是网络语言中的低俗、恶俗现象也应予以严肃的文化批判。例如“我随便起来不是人”、“装逼”一词衍生出的“逼格”等等表达低俗轻佻,破话了汉语的严谨与含蓄。
时代发展无法拒绝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但不加规范全盘接受,不加分辨全盘拒绝均不可取。对于网络流行语与语言的规范性,近年来争论极多。人民网副总编辑祝华新表示,不必将网络流行语视为断送中华文脉的洪水猛兽,宏观上无过分干预的必要,社会历史自然会对网络语言进行公正而有效的筛选。微观应用方面却不可置之不理,媒体应用的规范、教育领域的节制、出版行业的谨慎,无疑是避免部分网络流行语污染社会文化,保持语言规范与文化健康的关键。(孙娜)
- 2016年10大网络流行语出炉,用英语这么说才够味儿
- 解析网络流行语在舆论场上的三重功能
- 1998-2018!他收集了20年中国流行语 你见证过哪些
- 糟了是心肌梗塞的感觉什么意思 2018网络流行语盘点
- 2015上半年网络流行语 Duang~然而并没什么卵用
- 牛津将发行最大汉英词典收录网络流行语
- 2015上半年网络流行语除了“我们”还有啥?
- 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居首(图)
-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网络流行语盘点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 入选年度网络流行语
德迅网 » 《2014中国网络语象报告》:网络流行语传接社会心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