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流浪地球》的火爆,也点燃了中国科幻产业的希望。一夜之间,中国科幻小说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IP,各路资本也纷纷出手。
一部科幻电影大获成功,就代表着中国科幻产业也会一帆风顺吗?这不见得,因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各个链条,人才、作品、产品、资金都存在匮乏。
即使不是科幻迷,很多人都知道蜘蛛侠、天行者卢克、史波克船长等国外科幻影视形象,但中国的科幻形象又有谁能说出一个?除了漫画、小说、影视作品外,国外的科幻周边产品与服务也同样发达,甚至还有不少主题公园,而中国科幻产业在这些方面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科幻注定是一种小众文化,但只有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中国科幻产业才能有生根发芽的土壤。所幸,《流浪地球》让人们见识了中国科幻的魅力,在很多人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李博)
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上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看起来一点都不酷,甚至可以说老旧,唯一称得上科幻元素的,或许是延伸到杂志社走廊上尽头的LED光带。
与《流浪地球》的超高票房相比,这几乎是当下中国科幻产业窘境的真实写照。
除了在中国科幻文学金字塔尖的少数几个人外,大部分中国科幻作家不能依靠写作养活自己。在科幻电影票房市场中,2019年前长期被好莱坞影片占据。就连《科幻世界》杂志的发行量,也从过去逾40万缩减至如今的10万份左右。
但如今,《流浪地球》似乎将改写一切。
根据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17年我国科幻产业整体产值超过140亿元,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2018年全年的产值可能突破200亿元,而2019年由于《流浪地球》的推动,产值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19年,从2000元到40亿元
2月15日,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周很快要结束了,但《科幻世界》副总编辑拉兹丝毫没有休息时间,他不停地接待来访者,接受各种采访与咨询。《流浪地球》的票房在这一天突破了33亿元,也使得这本小众杂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19年前的2000年7月,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正是在《科幻世界》上发表。
在这期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封面上,《流浪地球》并不是主角。红色的封面上,是一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女子骑着白马,背景是怪异的科幻建筑,这是为短篇故事《我想回桂林》的配图。而《流浪地球》被放在封面的左下角,作为“银河奖征文”推荐给读者。
“当期是全文登载《流浪地球》,共2万字,刘慈欣拿到的稿费是2000多元。”拉兹说,“几乎是最高的稿费标准了。”
彼时,距离刘慈欣推出《三体》的首部作品还有6年时间。2000年的中国电影总票房仅有8.6亿元。拉兹说,当时几乎没有人敢把科幻文学与上亿元的电影票房联系起来。
此后,《流浪地球》获科幻小说银河奖特等奖,这是代表中国科幻领域的最高奖项。不过,随着好莱坞科幻大片密集登陆中国市场,这部小说和其代表的中国科幻产业一样,却像匣中之玉,等待重新被发掘。
这一等,就是19年。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节期间的票房连续高涨,中国科幻产业前所未有地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投资方、媒体及大众的关注,2019年也被称为“中国科幻产业的元年”。
元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起步。四川省科协副主席黄竞跃说:“中国科幻走到今天,能有如此大的关注度,太不容易了。”
“太不容易”的背后是,历经几代科幻作家的坚守,以及《科幻世界》从几乎停刊的风波中重整并复苏。
黄竞跃认为,《流浪地球》的火爆,说明我们有科幻产业的市场消费需求,但是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的科幻消费还不是大众化的消费类型。而从目前的票房看,《流浪地球》基本做到了对大众消费的引爆。
目前,《科幻世界》杂志的发行量每期10万册,而电影票房已经突破40亿元,如果以50元的票价粗略计算,约有8000万人次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了解了中国的科幻文学,这是单依靠文字无法实现的跨越。
“要实现这个跨越,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中国电影工业做科幻电影拍摄、特效起步很晚,不像好莱坞特效公司一大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体系。”黄竞跃说。
眼下,《流浪地球》的热度还在延续,已知的是2019年将有7部科幻电影上映。刘慈欣的两部作品《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以及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都已公布了备案公示,或将在2020年前后上映。
在《流浪地球》登陆院线的同时,其图书也同时出版。拉兹说,10天时间有2万册的销量,这在科幻领域是很高的。
但是,《流浪地球》真正能够使得中国科幻获得持续关注吗?最能够直接体现的,或许是《科幻世界》杂志的订阅量提高。拉兹说,由于出版周期的关系,这一情况最快可能要等到3月份才知道。
19年后,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突破40亿元,刊有小说《流浪地球》的这期原价5元的《科幻世界》,在国内旧书网上的售价已达到588元。
5天,6.89万人参与的众筹
电影《流浪地球》带火的,不仅是票房。
785.4958万元,这是赛凡科创空间推出《流浪地球》周边产品众筹项目5天后,获得的筹款金额。
赛凡科创空间创始人孙悦本来预计的是,这次众筹最高能募集到两三百万元。之所以做这样的预估,是由于过去几年在做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三体》的众筹时,累计也仅有几百万元的收入。
“毕竟喜欢科幻周边产品的买家,都是科幻粉丝居多,而这在过去实属小众圈子。”孙悦说。
拉兹也发现,与美国的科幻电影收入构成相比,中国主要来自票房收入,科幻周边产品的销售几乎为零,而美国则更多依靠周边产品带来持续的收入。
《流浪地球》似乎第一次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次众筹开始后的第4分钟,已经达到30万元,24小时后增长到300多万元,还没等到第3天已经突破700万元。”孙悦说,“由于周边产品的制作需要一定时期,所以在几次增档后已经决定不再增加。”
截至2月21日16时,6.89万人参与了这次众筹活动,每人所认筹的金额从28元、38元、42元、48元、58元,到最高的1988元和2488元,而获得的周边产品也从一枚有《流浪地球》徽标的黄铜书签,到一台仿真度极高的运载车模型不等。
“今年或许就主要依靠销售《流浪地球》的周边产品。”孙悦说。但作为中国科幻产业链下游的一环,未来要想真正保持稳定的发展,其面临的困难,也许正是这个庞大产业需要面临的困难。
首先是盗版的问题。“可能我们还在跟版权方谈周边产品的开发,盗版商都已经开始卖货了。”孙悦说,“《流浪地球》票房大卖后,主创人员没时间庆祝,而是花了很多精力用来打击盗版,在周边产品开发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