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的《人类激励理论》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说社交工具、社交媒体更多满足用户的社会需求,那么以知乎为代表的分享型知识社区则更多满足了用户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截至2019年1月,知乎2.2亿用户已经贡献了超过3300万个问题和1.3亿个回答,几乎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就了当代最活跃的一批提问者和创作者。
那么,知乎如何保证用户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立八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知乎就会被用户拷问经典的“知乎三问”:如何持续保障良性讨论氛围?如何继续兼顾内容的质和量?如何帮助优秀创作者获得多维度收益?“海盐计划”是知乎官方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所进行的长期项目,同时也是知乎为了维护社区秩序进行的系统工程。
2018年8月,知乎启动“海盐计划”一期,推出“盐值”系统和“创作者中心”两个核心产品,目标是解决社区秩序和创作者变现问题。2019年4月27日,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知乎新青年大会上宣布了“海盐计划”二期的启动,将通过“专业徽章”、“众裁”和扩大收益三个维度赋予创作者更多权限,让其与知乎一起共建、共治、共赢。
知乎希望借助“海盐计划”的产品和机制引导用户,持续维护认真、专业、友善的讨论氛围;让参与社区讨论的每一个人能在知乎知无不言,获得多收益;最终打造一个生生不息的良性内容生态。这些内容也逐渐在知乎的发展历程、社区治理和变现方式中被证明,或者正在证明中,并最终演化成知乎作为分享型知识社区的不可代替性——知无不言。
知乎八年坚持分享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是知乎的早期用户,七年前他在知乎上首次提问:“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这个问题获得了12752人关注,516个回答,以及104条评论。他个人还在知乎上留下了3402次赞同,255个感谢,176次收藏的足迹。
马化腾在知乎上寻求的是知识获取和分享的意义,这种意义与知乎上的其他2.2亿用户并无不同,也是八年来知乎一直试图满足用户的。正如知乎优秀回答者(知名IT评论人)Keso所说,他在知乎上如此活跃,是因为“中国互联网在满足像我一样的人的需求方面,做得太少”,而知乎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分享高质量内容的舞台,并且时刻保持着这种社区调性。
这种调性源于知乎早期的邀请制。2011年1月下旬,知乎上线,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批问答社区,远早于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的问答产品。成立之初,知乎坚持了严格的邀请制度,一来是为了确保用户准实名身份的真实性,二来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信息。知乎上线不久,便吸引了非常多科技精英和意见领袖,这些优秀的创作者奠定了知乎的基础社区氛围和内容调性。
但如果仅仅是少数人的圈地自萌,知乎始终无法实现“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的使命,于是开放注册成为知乎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2012年,在知乎老办公楼西南角的“赞同”的会议室,知乎举行了“扩大”会议,研讨知乎是否要开放注册?开发注册需要准备哪些工作?
据知乎合伙人白斗斗介绍,当时大家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列出了之前分散讨论的100多个To-do list,挨个决定准备期里哪些做、哪些不做,最后排出了33个高优先级任务。
这才有了2013年3月底知乎的开放注册。开放注册后,知乎需要面临新用户“灌水”的风险,以及由于“灌水”引发的破窗效应。为了避免灌水,知乎采取了一些列机制。从最初对提问类型进行限制,允许用户举报重复低质量的问题和隐藏“没有帮助”的答案等,到探索“智能社区”用到的两个算法机器人(反作弊的悟空机器人,会抵制广告、假货等;瓦力机器人侧重语义理解,可以对辱骂、反讽等进行控制),有效地净化了论坛中一些“破窗”。
此外,2018年8月,知乎启动了系统性的“海盐计划”,第一期推出“盐值”系统和“创作者中心”两个核心产品,目标是解决社区秩序和创作者变现问题。2019年4月,推出“海盐计划”二期,主推“专业徽章”、“众裁”和扩大收益三个产品,分别针对提升专业内容权重,治理不合规内容,以及创作者变现三个维度,尝试让创作者一起解决社区的共建、共治、共赢问题。
今年初,知乎的组织构架也进行了微小的调整,以便于维护社区氛围。知乎前端目前有三个业务团队,分别是社区事业部、商业化事业部以及会员事业部。其中商业化团队主要负责知乎的品牌广告、信息流广告,以及相关的商业化活动;会员事业部,则是由此前主打内容付费的知乎大学更名而来。值得注意的是,社区事业部被认为是知乎一切事业的根源和基础,商业化事业部和会员事业部围绕着社区开展衍生和变现业务,为知乎和知乎上的创作者提供相应的商业化保障。
即使在时隔六年后,马化腾依然能在腾讯第五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关键时刻,仍在知乎发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这说明了他对知乎连续6年的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在知乎开放注册后,依然较好地维护了原有用户。据统计,平均每个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在移动互联网上消耗的时间大概是3.5个小时,知乎用户的平均访问时间是60分钟,换言之,知乎用户每天会消耗三分之一的空闲时间在使用知乎上。
面对未来,周源认为知乎还将迎来更多个8年时光,“希望各位优秀创作者,能够继续与知乎携手并肩,释放更多的光亮,贡献更多的力量,共同维护、运营和提升这个社区,为世界创造更大的价值。知乎也将持续保持开放心态,张开双臂,拥抱所有能为此带来帮助的人”,周源称。
知无不“盐”的稀缺性
如果说微博、贴吧等产品是满足了人的社交需求的话,那么,知乎等问答社区则是满足了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尤其是在专业性较强的精英社区,当内容创作者的顶层需求得到的满足感比其他任何激励措施都更加持续有效,就促使了不断有优秀的内容在更新中和被创作的路上。
事实上,知乎一路走来并不缺乏竞品。两年前,素有“爆款工厂”之称的头条系一度热衷于知识问答,其重金押注了旗下产品悟空问答,试图以强运营和重资本的方式,快速孵化问答社区,弥补头条在内容调性上的不足。甚至被传,以重金和KPI绑定知乎作者,“知乎大V”集体出走事件甚嚣尘上。
#p#分页标题#e#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字节跳动旗下悟空问答团队已经在2017年7月完成转岗,整体划转至微头条团队,其中有部分人员已经开始从事微头条的运营工作。虽然团队整体划转至微头条业务线,但悟空问答的网页和应用程序仍保持正常更新,其应用程序在一周前进行了版本迭代,更新至2.7.9版本,更新原因为优化功能,修复bug。
根据App Annie数据,悟空问答在近90天内的App Store社交类应用下载量一直徘徊在250名前后,最高名次为2019年4月26日的185位,今日排名为213位;知乎在近90天内的App Store社交类应用下载量则在前10名,最高名次为2019年4月20日的第5位,今日排名为第10位。
目前,针对悟空问答的业务线划转的原因有两种分析:一种分析是字节跳动希望整合旗下UGC(用户内容生产)业务,减少两个相似业务线的重叠人员,寻求两种UGC内容的整合。另一种猜测是悟空问答的运营数据并未达到预期,而运营问答社区的门槛也相对较高,因此调整部分人员至微头条。这也说明,创作者积累和社区调性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在绑定创作者层面,甚至有人认为微博也与知乎有着些许类似。2018年微博Q3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微博月活用户已达4.46亿,有3万个娱乐明星、40多万个KOL、60多个垂直兴趣领域。截止发稿,微博市值154.80亿美元,头条系传上轮融资估值750亿美元,而知乎在E轮时估值25亿美元至30亿美元,属于低估状态。
一位市场营销行业的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称,微博的核心是“社交媒体”,每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都可以进行传播,且一个平台上有多种媒介形式;今日头条是“资讯平台”,做流量分发;知乎则是“信息流+社区+搜索”。就传播效率而言,社交属性更强的平台扩散效率会更快,但有信息流属性的平台,对内容有一定的沉淀作用,也就是对于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得到多次曝光,进行不断扩散。
“由于属性不同,用户在平台上的行为也略有不同。微博用户可能更多参与到话题互动中来,但回应都比较短,也比较情绪化;今日头条的用户更多倾向于浏览信息,并不关注某个特定的作者;知乎的深度阅读体验更强,用户也更愿意对信息作出反馈,意见也更理性”,上述市场营销行业的资深业内人士说。
这也是基于知乎多年在创作者和内容上构建的壁垒。2018年4月知乎副总裁高强就曾表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在内容方面极度匮乏。“百度缺内容、腾讯缺内容、头条缺内容,阿里、京东都缺内容。只有知乎在七年前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做内容,做内容非常苦,不过还好我们没放弃。”
也就是说,头条有内容,没有账号体系;微博有账号,没有沉淀内容;相比而言,知乎既有成熟的账号体系,又有高质量内容持续产出的机制,市场价值将被持续认可。
- 开车听音乐也要注意安全
- “慢写作者”余秀华:一年出几本书是浪费纸张
- 兴化供电公司举办供电新闻写作培训班
- 当今的商业写作有可能超越金庸吗
- 连接城市“地气”的人民性写作
- 最新!上海少年儿童阅读报告出炉:除了武侠童话
- 小学生佛系作文走红尤逸轩《藏在角落里的我》原文阅读
- 徐则臣:运河一直是我写作重要的背景
- 一部小说的诞生:24堂小说写作思维课
- 教师资格高中思想政治练习题
德迅网 » 知乎如何让作者知无不“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