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FP供图
南都讯 记者赵大伟 近日,麦家作品《非虚构的我》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在这部随笔作品里,《我的首任私家车》、《第一次坐军车》等生动有趣的文章都是近年新作,但因为是随笔专栏文章的结集,麦家说,这本书是“应命之作”。
全书分为“谈己”、“谈人”、“谈话”、“谈事”、“谈博尔赫斯”五部分。既有麦家鼓励儿子把十五万“创业基金”拿出来给地震灾区捐款的故事,又有麦家的父亲曾教育他“肚子里有文化,火烧不掉,水淹不掉,政府也没收不了”的故事。麦家开玩笑说,这本书里没有绯闻,也证明了他的生活其实并不复杂。书中仍可以管窥他待人处世、善待朋友的生活之道。
麦家目前正在忙着小说《风语3》的创作,小说的创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谈到“应命之作”《非虚构的我》,麦家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
南都专访
关于写作的自由
没成名为寂寞消耗,成了名被喧嚣消费
南都:小说和随笔,在你看来,在写作上有何区别?
麦家:这就像做男人和女人,要做好,都是难的。也许小说更像男人,向外的,度他人之心,爱恨情仇,打打杀杀,弄虚作假,无中生有,所以要谋篇布局,要自圆其说,要投人所好,所以也更需要技巧。散文和随笔更像女人,是向内的,数自己的心跳,家常里短,阴晴圆缺,一事一物,不求天下,只求真实。小说是无“巧”不成书,散文随笔是弄“巧”成拙。
南都:随笔类文章很多是专栏结集,你书中也谈到写《共和国同龄人》的解说词,可能没法避免仓促而就,其结果可能不满意。如何看到压力写作下的“自由度”?
麦家: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以写作为乐,但有些写作是痛苦的,比如为人情写作,为商业写作,为工资写作等等。随着你知名度的提高,这种写作的几率会呈几何级增加。这也没办法,没成名你会为寂寞消耗,成了名你要被喧嚣消费。说实在的,我现在写任何东西都没有以前那么自由,机会多了就不自由了。
关于写作发端
日记是最初的训练,不断地写才能成长
南都:《非虚构的我》中,你与读者坦诚相见,说你在光鲜形象的背后时常感到乏力沮丧,最后提出了“等一等身后的灵魂”的结论,但仔细琢磨,是否意识到这种有点理念先于材料的“感悟”?
麦家:作家写一篇东西的冲动是不一样的,读者读一篇东西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这种随笔,有时候就因为一个念头、一点体悟,甚至是一句话,就上路出发了。不要指望你的每一篇文章都先声夺人、卓尔不群,有时候我写作就像睡眠一样,是日常需要,是生活方式。我怀疑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烂的,但我从不怀疑,好作品总是烂作品堆出来的。我想说,写作才是写作的最好老师,只要你写着,就可能得到成长,就可能写出好作品。
南都:在这次非虚构的作品里,说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记本有几十万字之上,这是不是你最早非虚构写作或是随笔写作的开始?现在还在写日记吗?
麦家:迄今为止,我最大的一部“作品”肯定是我的日记,从十一二岁开笔到三十三岁结束。早年没有日记本,都写在作业本上的,没有一本保留下来。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三十四本,最早一篇是1976年8月27日。这是我准备去读初中的前一天,我一个远亲送给我一本32开本的牛皮硬壳纸封面的笔记本。在公社里当一般的办事员,这是他的工作笔记本。这也是我启用的第一本日记本,从那以后的日记大多保留下来了,论字数至少有100多万字吧。它们是我最初的写作训练,但我写它们却不是出于写作的梦想,而是由于家庭原因,被同龄人抛弃和歧视后一个自救行为。日记本成了我倾吐的渠道,成了我臆想的朋友,通过它我宣泄了内心的块垒。所以,内容大多病态、灰暗、戾气,血淋淋、脏乎乎的,难登“大雅之堂”。我想,只要我活着,它们永远活不了。没有一个人会乐意亮出自己的伤口或者尾巴的,它们就是我的伤口和尾巴。1997年,我做了父亲,作为仪式,我中止了这种沿袭多年的病态的日记习惯。
关于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是可以“求”的,伟大则求不来
南都:本书最后单独一章节,是谈博尔赫斯,可见你对他的偏爱,如果现在再让你开辟一章节,你愿意写谁?亦或是现在强调博尔赫斯仍有其必要性?
麦家:我曾想围绕博尔赫斯写一本书,计划中共有六篇,现在只完成三篇,还有三篇:《博和女人》、《博和图书馆》、《博和旅行》,我还是想找时间把它们写出来。博尔赫斯不伟大,他也瞧不起伟大。在我看来,中国当下的文学状态是求伟大的作家太多,“伟大”其实是求不来的,“伟大”也不需要多,一个时代有一到两个就够了。而博尔赫斯是可以求的,他靠图书馆写作,他用大脑写作,创造了许多形而上的审美趣味。一切艺术都起源于“好玩”,博尔赫斯是个大玩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南都:“非虚构的我”这个题目是怎么确定的?包括你的朋友李敬泽都是重提“非虚构写作”,赞扬梁鸿、慕容雪村等人的作品对中国现实进行了回应,你怎么看?
麦家:所谓“非虚构”,是针对我的小说来说的,我取书名为《非虚构的我》不过是《麦家散文随笔集》的另类说法而已,和李敬泽提倡的“非虚构写作”不是一回事,后者更接近于“纪实文学”。我以前写日记就是“非虚构写作”,如果可能,我倒是很想以日记的形式来写一部小说,真实记录的生活状态。但眼下我得先完成《风语3》,这部小说体量太大,我好像有点把握不了,一直不知怎么来收场。这是好事,说明我的写作还在成长。我一直以来都怀疑一气呵成的作品,至少是我,写得很顺手的时候我总是怀疑是不是出问题了。
- 2019广东广州市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助理人员招聘3人公告
- 新闻编译中的“选择”
- 从程序化写作回到“人”本位 新诗如何走向更远方
- 2019湖南怀化市鹤城区人民法院招聘聘用制法官助理公告【招30人】
- 2019江西赣州蓉江新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雇员101人公告
- “儒风泰山”中国画名家主题创作绘画展开展
- 新闻写作艺术辩证之二:长 与 短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 “共读半小时”实现粤港澳四城联动 5700位罗湖人共读
- 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新亮点
- 河北省统计局综合处长和新闻宣传办高级统计师开展秦皇岛市分析与
德迅网 » 麦家:与纪实文学无关,与写作的真实有关(组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