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库布其》
和 谷 杨春风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秋天,我与西安市作家协会同事和谷结伴,北上陕北塞外,游历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后经银川、兰州走了一大圈,分别写了些散文在报刊发表。那时30来岁,写作热情高涨,对不同人文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有好奇心,笔下生风,想在文学事业上有一番大的作为。
时过境迁,30多年之后,很高兴读到和谷、杨春风的新著《春归库布其》,感慨良多。这部长篇纪实文学视野开阔,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涉猎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古往今来的丰富信息,并且贴近现实生活,以世界荒漠化治理实践为坐标,试图揭示这片沙漠变为绿洲的历程,是言意兼得的绿色写作的收获之作。
我是陕南人,第一次到陕北黄河边,看到高原上的山一个连一个起伏绵延,看见黄河从沟壑中漫出古铜汁般的流水,厚云积岸,大河走泥,直惊叹地球上还有这么深的黄土。对于黄土的成因,有说是风沙的造化,风沙源头是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再北边是黄河套里的库布其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
多年间令人焦虑的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与北部荒漠化有密切关系。如何治理沙患,修复荒漠化环境,变沙海为绿洲,《春归库布其》道出的便是沙区人数十年来创造的治沙模式——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主导、企业产业化运作、农牧民市场化参与,再加上科技创新,使这片号称中国第七大沙漠的生态系统得以改善,迎来春天般的回归,重现自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堪称全球治沙的中国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这部纪实文学选题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在文本结构上,从世界坐标窥探库布其生态样本的价值引入,从黄河套里的弓弦之地开篇,追溯沙漠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轨迹,展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当地政府从沙患到治沙成果所创造的人间奇迹。继而典型性地叙述领头羊、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得主王文彪和亿利团队的创业历程,从修筑穿沙公路、黄河锁边林带和沙漠腹地植树种草,到广种甘草等药用植物、发展光伏等洁能环保产业、培育新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十万当地百姓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治沙样本,他们又走向西北部广阔的沙漠以至遥远的非洲从事荒漠治理的国际化合作,开拓人类生存空间,给荒漠化加剧的地球带来新的希望。作品谋篇布局得当,笔力雄健,质朴无华,散文化的语言简洁生动,众多人物形象鲜明,读来顺畅。
几十年来,和谷从早期的获奖作品《市长张铁民》《无忧树》开始,相继创作出版散文和纪实文学数十部之多,花甲归田之后仍不改初衷,笔耕不辍,又奉献出这部文笔恣肆的生态资源读本《春归库布其》。这是一部具有思想艺术特色的经验积累之作,值得点赞。身处新时代,要创作出好作品,靠的是深刻体悟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以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将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融入作品。一个作家肩负着社会责任,其历史使命和文学志向就是关注和反映这个社会,在创作中全神贯注付出所有心血,用生命去写作。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一个恒久的值得书写的话题。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8日 20 版)
- 写作新闻稿的基本要求包括( )。
- 海岸线——广东沿海考察创作巡回展
- 读懂表达,写作言意共生
- 月入五千到五万,小伙靠写作实现财务自由
- 《成语小秀才》第360关答案是什么 第360关答案分享
- 河南30万人赴省考 秋心拆两半野猪毁田等题目遭吐槽
- 专访聊城作家范玮:写作能弥补生活中的缺失
- 百位市民书写40年城市记忆 市民写作大赛颁奖展演举行
- 首届吕梁文学季名家云集 8天亮点抢先看
- 2019浙江军转考试写作范文:借助科学、艺术、古文化激活想象力
德迅网 » 纪实文学《春归库布其》读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