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知海教育 发布日期:2020-04-24 17:03 共 7 人浏览过
在线资料: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资料下载:/EBook/968429.html
本书是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对重要知识点精选了典型习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重要考点,针对性强,答案详尽,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
(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
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
(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新闻传播的基础与前提是具有专业性的调查采访。传播者必须经过调查采访,仔细核实事实,并对此进行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所传递的信息必须具备的内容。若想发现与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必须要进行调查采访。
(2)新闻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差别在起步阶段就已显现出来。调查采访是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详实的素材。这些素材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部分素材成为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而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寻找创作素材,这是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
(3)新闻采访体现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是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形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传播。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在新闻采访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为了真实报道事件,记者们通常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随后则开始展开全面的调查采访,尽量获取第一手资料。
①新闻从业人员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调查采访活动的相同之处在于:
a.从实际出发,运用倾听、询问或文献检索等各种手段接近事实真相。
b.以各种各样的有效的调查方法作为占有与特定对象相关的材料的基本手段。
c.进一步对占有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正确认知。
②新闻从业人员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调查采访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
a.新闻从业人员通过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完成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权,也可以仅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供领导层了解相关情况,或作为决策参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调查采访获知真实情况,或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更好地指导工作。
#p#分页标题#e#b.新闻从业人员的职责是进行新闻报道,因此必须注重发现、了解与收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之不同,因此必须关注具有认识价值的问题、现象、经验、教训。
c.新闻作品是新闻从业人员调查采访活动的成果,一般用于新闻传媒的刊播;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调查采访活动可能形成正式的成果,也可能不形成正式的成果,这是因为其目的是掌握情况或供内部使用,若公开发表,则须依照新闻的要求进行修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获得详实的素材,但是由于素材芜杂且散乱,其中可能混有不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而新闻写作的过程是精心选择并展现新闻事实的过程,需要通过新闻选择完成这个过程。
3采访写作: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工作是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记者与其他文字工作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工作。
(1)记者围绕事实与事实的变动展开新闻采访,记者的新闻采访刻意询问、观察、了解,尤其是记录真实的人、事、景、物。
(2)记者的新闻采访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以搜集的大量素材为基础,记者步入新闻写作的阶段。
(3)记者向受众真实地报道生活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真实地报道事实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变动。
(4)记者的写作方式是真实记录,秉笔直书。
【考点拓展】: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见表0-1)
表0-1 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
考点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具有一致性。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都始于接触与了解报道对象。通过接触报道对象,才能对之有所了解;而对报道对象有所了解,才能对之有正确与深刻的认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起点都是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1)新闻采访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掌握与客观对象相关的各种素材,尤其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以此为基础获得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
(2)新闻写作的目的是根据采访获得的素材,进一步挖掘其新闻价值,在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进而实现新闻作品的价值。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1)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的前提是新闻采访。通过深入细致的新闻采访,才能真实并有深度地报道新闻事实;而新闻采访不深入则通常会导致虚假失实的报道。
(2)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新闻报道存在能否深刻反映报道对象的问题。新闻是否深刻,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新闻素材思考的深度等。调查采访达到的深度是其必不可少的因素,这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向纵深处挖掘,保证采访的深度,挖掘尚未有人发现的材料或者别人没有悟出的深意。
(3)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
写得有血有肉的人物通讯等新闻作品才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要求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与人物细节。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新闻采访是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材料,为下一阶段的新闻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新闻写作的主要工作是表现新闻事实,是对第一阶段新闻采访的升华。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的升华,大致包括三层意思:
(1)新闻写作对通过采访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2)新闻写作对通过采访得到的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以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材料。
(3)新闻写作对通过采访得到的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发掘材料中的深刻之处、意蕴丰富之处、耐人寻味之处。
考点四: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
1能敏感地觉察生活中的异常
(1)能在别人发现不了新闻的地方发现新闻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特定价值”是指在事实被报道后,能相应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形成新闻的必备条件是生活中出现了某种不同于以往的事物;但这还不足以形成新闻,还需要新闻记者以慧眼去发现与开掘。但是记者的发现能力是有限的,有责任心的记者会通过贴近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等方式,及时获取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新闻。
(2)对异常现象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
#p#分页标题#e#新闻记者需要能够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生活中的事实不可能都具有新闻价值;而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价值高低也不同。记者应能对这些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记者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注意判断事实是否同时具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是指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
(3)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新闻记者应该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并能对此做出灵敏与正确的反应,因为新闻通常是由异常的事实构成的。但是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地搜异猎奇,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以及低级趣味的“奇”和“异”,不应当成为记者报道的对象。记者要做到关注异常但又不一味搜异猎奇,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统一,追求高品位的可读性、可听性、可看性。
2能活跃地进行创新思维
记者的创新思维对于一篇有吸引力并且有深度的新闻作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进行创新思维的目的是求异、求变、求新,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对于记者而言,常常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记者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联想。新闻文体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但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联想与想象也是可以出现的。“由此及彼”的联想与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空间,有助于思维创新。
3能富于成效地与人交流
(1)善于和各类人交流沟通
新闻记者是“记”者,是“观察”者、“思考”者与“长于与人沟通交流”者。记者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地获取来自各方面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记者与各界人士交流,通常可以运用三言两语就可将对方引到预设的话题上。为了消除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记者要善于运用言谈。
(2)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记者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通常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进一步抓住这些线索进行深入采访,获得更多的发现。新闻记者应当具有新闻敏感,成为“有意”的倾听者与询问者。
(3)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记者应具备“问”的能力,使用种种言谈技巧,通过“问”获取所需要的素材,并且与采访对象进行思想碰撞。记者应以双方平等交流为基础,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以搜集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4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
(1)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新闻记者应该学会叙事,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清楚复杂的事实;除此之外,新闻记者还应谙熟于叙事,这是对记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新闻报道主要利用叙述展示新闻事实。在“展示”过程中,记者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绝不虚构事实,不添加情节。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循客观性的原则,不允许进行主观武断的推断、有违于新闻真实性要求的抒情。新闻文体中的叙述,要求文字极为简洁,进行一种概括的叙述。
(2)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新闻语言必须相当准确,新闻语言的准确包括:叙事准确无误,涉及的新闻五要素、人物语言、统计数据以及各种细节都准确无疑,对每个人物与事件的叙述描写都符合其原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都准确恰当,没有失当之处;对人物与事件的评价准确适度,分寸恰当。
①新闻的叙事语言要求准确。记者的报道叙事,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a.直接叙事,是指由记者本人来叙述新闻事实。
b.间接叙事,是指通过有关当事人所说的话来叙事。
②新闻的抒情语言要求准确。通常情况下,应将抒情语言隐藏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报道的文字的背后。
③新闻的评论语言要求准确。这里的准确是指正确揭露新闻事实本质,对报道对象以及相关人与事的评价恰当以及语气恰当。新闻评论通常以议论为主,这种新闻文体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
a.能够准确地表述论点。
b.能够准确地概括论据材料。
c.能够准确地评价人和事。
d.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矛盾。
(3)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除了要求简洁与准确,同时也应是生动的。新闻作品若想具有可读性,必须语言生动。尽管消息文体的语言表达会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消息文体也应尽量做到生动。广播媒体具有口语化特征,其消息文本旨在“供人听”,因此语言也是生动的。
5能不畏艰辛地战胜困难
记者从事的新闻采写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特征的精神劳动,这条路上充满了困难与艰辛。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舆论监督类报道的采访写作难度更大,考验更大。艰辛与困难的工作状态是无休止的,但记者们却沉迷于此,愈战愈勇。记者具有敬业精神,拥有应对与战胜各种困难的能力,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在线资料: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资料下载:/EBook/968429.html
德迅网 »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