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4月27日,汪辜会谈在全世界聚焦下于新加坡登场,成为两岸对峙40多年后首次受权民间团体高层间的商谈。当事人之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副秘书长刘刚奇指出,这一官方授权、民间出面的商谈模式为两岸独创,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自澳门中联办台湾事务部部长职务上退休已6年,刘刚奇近日在北京的住所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这位身高达190公分的清瘦长者,言谈间仍让人感受到当年那位海协会紧急联络人的干练、严谨。
刘刚奇开门见山指出,两岸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经济封锁40多年后,第一次汪辜会谈之所以能成行,要将其放在两岸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才能有明晰脉络。
他说,海基会、海协会是应运而生的。在中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得不采取措施为两岸关系“松绑”,两岸往来突然热络起来产生人身安全、经济纠纷以及法律方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双方都亟需建立一个管道、由相关组织机构来有序加以解决,使两岸交流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两岸商谈“官对官”、“党对党”路径在当时都不可行,唯一剩下“民间对民间”的形式;当时台湾方面坚持一个中国;1992年10月两会更在香港商谈中就“如何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讨论,形成后来通常所说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海协、海基两会人士都有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
刘刚奇告诉记者,其实上述种种促成因素,用汪道涵在会谈前接受港澳媒体联合采访时讲的一句话就可涵盖,即“为了中华民族包括二千万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两岸同胞应更具前瞻性地面对未来,把握住国际发展的趋势所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历史机遇,以宽阔的胸怀向前看,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共同振兴中华”。
在刘刚奇的回忆中,两岸关系这历史性的一步,因汪辜二老温文儒雅、举重若轻的特质,于紧张节奏下更不乏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光彩。
当时陪同汪道涵从北京启程,刘刚奇就注意到,虽身经百战,汪老却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总笑呵呵的。在飞机上聊天,话题也是逛书店;汪老说他喜欢看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书。
作为上桌谈判的亲历者,刘刚奇记得特别清楚,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许,汪老和辜老在新加坡海皇大厦四楼会议室历史性地伸出手,紧握在一起。周围是海内外200多名记者,为满足记者要求,二老来来回回握手四次,“汪老还特别风趣地讲,我们是做义务演员啦。听到这一句,大家都乐了”。
会谈期间还安排一次茶叙,汪辜二老谈京剧,两位夫人谈教育。作为戏迷的辜振甫先生透露,他会谈返台后要登台扮演孔明唱《借东风》。
而汪辜会谈过程之所以顺利展开并签署4项协议,刘刚奇指出,会谈前,海协会提出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展开商谈,这一主张得到海基会正面回应,并在会谈中充分体现。
刘刚奇还为记者讲述了两会围绕汪辜会谈谁坐主位、谁坐次位所发生的一场交涉。他说,正式商谈应该有主次之分。台湾方面怕被“矮化”,要求坐主位,他们以背靠门的位置为主位,大陆方面以对门的位置为主位,所以正好。后来台湾方面知道了大陆方面的情况,又说不行;是大陆方面建议,上午台方坐在背对门的位置,陆方坐正对门的位置,下午再调换过来,台湾方面才同意了。
对于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苏起近日指出“检视辜汪会谈的诸多重要细节,更看得出来大陆一直在许多地方善意地配合台湾的需要”。刘刚奇说,当时大陆方面的确充分地照顾了台方需要,商谈过程中,没有中央和地方、大与小之分,“这是我们的基本精神”。
1995年以后,两会商谈陷入僵局,1998年恢复的接触与协商又因李登辉蓄意抛出“两国论”再次中断;而辜、汪二老也于2005年相继辞世,令关心两岸者常感遗憾。
但当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时,两会商谈模式焕发其应有的活力,迅速重启的两会八次会谈已达成18项协议和诸多共识,还有更多造福两岸同胞的协商内容正列入议程中。
刘刚奇认为,汪辜会谈20年后,两会模式已成为两岸间沟通商谈的固定套路、模式。相信今后还会按照这路子走下去,逐步增加互信,消除分歧;乃至,终有一日要由事务性商谈逐步转向政治性商谈。(完)
-
相关文章
- 羊牧之(常州市政协专职副秘书长)
- 潘绥铭(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
- 邓亚萍(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
- 终于,两岸签署重磅文件,蔡英文也阻挡不了
- 与台同胞骨肉天亲!终于,两岸签署重磅文件,蔡英文阻挡不了统一
- 市委副秘书长30年公文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 两岸同胞携手抗疫彰显命运共同体正能量
-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宋茂恩:内容科技助力传播正能量
- 两岸青年共同创作歌曲 春来静待花开
- 郭靖宇任中制协青工委主任 电视剧产业调查报告发布
德迅网 » 海协会首任副秘书长刘刚奇忆汪辜会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