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湖观点:对基层“奇葩标语”不能只是谴责
“扫黑除恶,害人害己!”“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没好”“坚决打击铲除黑恶势力,保护人民群众的什么财产安全”……近段时间以来,部分地方一些标语错字频出,一些宣传手册更是将医生、失独家庭列为扫黑除恶对象。(4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创新不够,“新词”来凑;“雷人标语”,有新意却没创意……近期不少地方的基层标语内容频现错别字、内容生硬、胡乱嫁接等乱象。这些胡乱的错别字甚至是“诅咒式标语”不仅对推动工作没有益处,反而起了副作用。
基层标语,作为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有效宣传载体,它的好处在于,形式简便易行,无需占用群众专门的时间,就可以把政府的主张形象地宣传开来。宣传标语,形式生动,琅琅上口,群众好懂易记,能够迅速地深人心。但是,关键是其内容要健康、正确,应起到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然而,部分地方一些标语错字频出,一些宣传手册更是将医生、失独家庭列为扫黑除恶对象,暴露了基层标语乱象。打造宣传浓厚氛围无可厚非,但“奇葩式标语”“诅咒式标语”的出现,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更寒了老百姓的心。
标语中的错别字,同时也折射出基层干部工作中缺乏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精神,对待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标语张贴随意制作并悬挂,相关负责人未严格履行审核把关职责,不加核对检查,敷衍了事。另一方面,错字频出也反映出基层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精细化审核。为了突击应付,有的部门直接让打印店根据某个主题到网上搜标语,制成后进行悬挂,导致工作出现漏洞。
这些错误标语,对政府形象最大的损害就是容易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现象。一方面,给一些人提供调侃恶搞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错别字也容易让群众对政策产生误解,损害政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最终损害政府的形象。
基层治理不能靠“奇葩式标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大水漫灌”,同时也不能“事事上墙”。要在保证政策准确性的同时,找到既适合时代特点、又易于老百姓理解的“契合点”开展标语动员。另外,有些工作不需要“事事上墙”,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还容易让基层干部成为“标题党”。
-
相关文章
- 关于“网络用语”“流行语”“新词语”等术语的辨析
- 联合国安理会谴责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
- 女人出轨后最怕什么 舆论谴责或最让她们恐惧
- 腐女和渣女是一回事吗,腐女是弯的还是直的
- 人民日报:使用网络语言应取舍有度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1
- 浅谈流行语和新词语
- 2019年度字词、十大流行语、新词语及网络用语出炉
- 2019年流行语网络新词 网络流行语科普
- 2020年都来了 2019三十大最火网络流行语热门梗新词你盘
德迅网 » 对基层“奇葩标语”不能只是谴责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