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两院院士闵恩泽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二十多年的自主创新,孕育了国际领先的一项重大发明,它被誉为化工领域的“新式武器”,促进了技术的跨越式进步。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背后,究竟蕴藏着哪些创新秘密,它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什么启迪——大奖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难拿,难就难在它有几个“硬指标”:必须是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达到同类技术领先水平,必须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是由于这样的“高门槛”,1998年至2003年,这个奖项曾经连续6年空缺。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凭借“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技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顺利获得2005年度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尽管当时本报曾经作过介绍性报道,但是,大奖背后的故事依然为许多读者所关注。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人们希望从中得到启迪。

  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这项技术的“总设计师”——82岁的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专家、两院院士闵恩泽,以及全程参与项目管理的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专家、中科院院士何鸣元。两位院士的讲述告诉我们,自主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智慧,还要有创新的环境,更要有创新的勇气和毅力。

  独辟蹊径的跨越

  1980年,56岁的闵恩泽到东京参加国际催化会议。会后,美孚石油公司的中心研究室主任来华访问,他讲到美孚在分子筛领域成功的经验是:搞新的催化材料,而不是搞催化剂。闵恩泽很受启发,此后便和同事们广泛调查石化技术创新的历史,调查催化材料怎么发展,研究国外大公司怎么干,最后明确新催化材料是创造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泉。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闵恩泽先生认识到非晶态合金符合新催化材料的要求,于是就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部署了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

  记者:闵先生,您把这项技术称为化工领域自主创新的“新式武器”,能解释一下这一提法吗?

  闵恩泽:1925年,美国科学家雷尼发明了晶态型的雷尼镍催化剂,80多年来全世界在有机合成中广泛使用这一催化剂。但是制造这种催化剂容易污染环境,它的催化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应用这种催化剂只能采用釜式反应器,反应效率低,分离困难。

  在化工领域,新催化材料是创造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工艺的源泉,新反应工程是开发创新新工艺的必由之路,我们把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称为化工技术创新的“新式武器”。

  实现化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催化材料和反应工程的创新与集成。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在雷尼镍催化剂原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去改进,还是另辟蹊径,开发新催化材料和反应工艺?

  我们走的是后一条路。雷尼镍催化剂的材料是晶态的,我们采用非晶态的材料,从而转移了这种催化材料的科学基础;传统的反应器是釜式的,我们采用磁场控制催化剂,形成磁稳定床,从而转移了反应工程的技术基础。所以说,非晶态合金和磁稳定床是这项技术的“新式武器”。

  记者: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是原始创新,还是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闵恩泽: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不搞晶态而搞非晶态,经过基础研究,摸清了晶态材料的科学特性,首次实现工业化,可以说是原始创新;在做晶态材料时,把冶金工业中制造非晶态合金的骤冷法与化学工业中制造催化剂的抽铝法相结合,搞出非晶态合金,可以说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有了非晶态材料,需要与之适应的反应器,就想到用磁场控制它,也可以说是工业应用中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新式武器”新在哪里

  1985年,闵恩泽的硕士研究生宗保宁肩负着导师的期望离开石化科学研究院,到复旦大学学习催化剂的表征。后来他又跑到东北大学,远离化工的本行,开始学习冶金有关技术。年轻的宗保宁那时候根本不会想到,20年之后,他会成为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但辗转南北,他逐渐看出了一点门道:要搞出一项有影响力的发明,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是绝对不行的。

  记者:归纳起来,这一“新式武器”在创新上有哪些突破?

  何鸣元:第一是观念上的突破。一般的催化材料晶态的多,现在用的是非晶态的概念。但是非晶态并不稳定。闵先生提出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它稳定;非晶的也不一定做不到比表面积大,不是不能做,能做。这就在观念上把传统的东西突破了,而且我们都做到了。

  第二是突破了行业的限制。我们做的是非晶态合金,但我们是搞化学的,并不会炼合金,同时在表征分析方面也不擅长。闵先生说,我们要突破行业、专业的限制,一方面要学会冶金,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物理手段把非晶的基础科学道理搞清楚,做深入。于是闵先生派他的学生宗保宁到东北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不同专业学习取经。

  第三是催化剂应用上的突破。对镭尼镍粉状催化剂的使用,就是把原料和催化剂放在“锅里”(釜式反应器)搅拌,搅完以后把产品和原料分离出来。我们的新催化材料做得很细,用这一办法搅完后,很细的粉末跟催化剂分离比较困难,催化材料的特性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比较低。所以,新催化材料必须有新的反应工程与之配合。催化材料是磁性物质,为什么不用磁性物质形成磁场,把它流化、稳定起来呢?当时美国人也正在用磁性材料、水、空气介质开发这一设想。我们首先用非晶态合金工业催化剂在己内酰胺加氢精制工艺中取得突破,实现了工业化。

  总起来说,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化学生产中催化剂和反应过程的局限,以新的思路、新的工艺、新的技术实现了质的跨越。

  创新好似吃“麻辣烫”

  在闵恩泽看来,他们选择这个项目,不是选了一个好题目,而是选了一个新领域。在这个新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中间的曲折坎坷可就多了。当然,这些问题最后都解决了。总结20年创新的体会,闵恩泽诙谐地说:“好似吃‘麻辣烫’,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记者:这项技术从布局到成熟,持续了20年,中间有哪些曲折经历?

  闵恩泽: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开发中,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研究镍磷、镍硼非晶态合金,但发现磷、硼可能污染医药产品;转而研制镍铝非晶态合金,但镍铝的熔点高,用一般的骤冷法来制备合金困难很大,而且工厂在抽铝时,迅速放出大量氢气,非常危险,抽铝废液还污染环境;第一次工业试用,合金没有活性,第二次试用,活性好,但一周就失活;此外还遇到了运输、推销中的困难……

  1. 学霸の诞生!跨领域博士生1年发明抗癌新药,1个月发Cell,1个月
  2. 两院院士闵恩泽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3. 讲述中国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将
  4. 一场怪病引出一番事业 冯海明返乡打造“百草园”的故事
  5. 深圳年度科技大奖背后的故事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