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要用“标准答案”一棍子打死,要超越传统思维,倡导自由包容的创造氛围
前不久,在一次采访中听到这么一个故事:遍布全国的数百座彩虹桥,是由一位小学生和桥梁专家一起发明的。这位小学生观察到桥墩会影响船舶航行,就想没有桥墩该多好啊。有一天,他受雨后的彩虹启发,画了一个“彩虹桥”,这张彩画被一位桥梁专家无意看到,专家据此灵感成功设计了彩虹桥。
生活灵感激发创造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沈阳市一所小学采访,两个孩子的发明让笔者赞叹:一个孩子在回家路上看到拾荒阿姨的手被废品中的玻璃扎破,非常难受。于是,回家后日夜思索,最后发明了一种可以避免伤人手的拾荒工具。另一个孩子则为解决母亲晾在阳台的衣物经常被风吹落的问题,发明了一种不让衣物吹落的晾衣竿。
也许有人会说,创造发明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事,小学生没有掌握多少知识,怎么可能搞发明创造?这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术业有专攻,现代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需要相当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的技能训练,搞发明创新应当是专家的“专利”。
然而,需要破解的技术难题其实往往大多都存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英雄不问出处,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照样能在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令人惋惜的是,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或者老师对学生的训斥:别胡思乱想,好好念书。一些创新性的思路就这样被扼杀了,学生们只好埋头读书,参加各种辅导班,目的只是为了考试。
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学习不仅仅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应对考试的技巧,也包括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等。被誉为“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完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白炽灯、电影放映机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大发明家只上了3个月的小学。
统计数据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有70%的科学家,其最初的创新性设想是在27岁以前形成的,后来只是不断用实验手段验证他们的想法而已。已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选院士曾多次强调,自己的科学贡献是在年轻的时候完成的,因此他一再呼吁对青年科技人才要大力支持。在大学,通常认为博士生的创新力比硕士生强,硕士生的创新力比本科生强。华中科技大学刘玉教授则认为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小视,于是她成立“点”团队,专门带领几百名本科生搞创新,学生们发明的专利技术竟然用到了我国的高铁上。
彩虹桥的故事启示我们,创新就应遵循“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对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要用“标准答案”一棍子打死,要超越传统思维,倡导自由包容的创造氛围。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像彩虹桥这样的设想胎死腹中。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
相关文章
- 你喜欢我什么经典回答 男人巧妙应对女友的“你喜欢我什么”
- 科技创新
- 女生说肚子疼的标准答案 这么讲显得暖和高情商
- 2020广东深圳市坪山区科技创新局招聘英语翻译笔试人员名单公
- 2020吉林遴选策论文写作:科技创新 立国之本
- 2020云南公务员遴选策论文写作:科技创新 立国之本
- 2020广西公务员申论写作:名言佳句之习近平论科技创新
- 西藏白朗:“菜篮子”助百姓走上致富路
- 围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文化创作等问题,委员们这样回答
- 汉阳区开“水科技”课,请院士给中小学生授课
德迅网 » 彩虹桥的启示(科技杂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