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坎坷往昔
陈浩武,1952年6月出生在湖北武汉黄陂县(现改为黄陂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上是商贾富户,1957年其父被划为“右派”。“右派”的标签也像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了陈浩武从童年到青年的整个期间,甚至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比“标签”更可怕的是饥饿。每天放学后,陈浩武都要与哥哥一起四处找野菜,毛蒿,桑树叶、榆树皮、地衣、蚊子楂、泥鳅嘴、野韭菜……翻过饥饿的童年,右派的阴影,让陈浩武在心灵上受的打击更大。因为出生在右派家庭,所有的入党、入团、参军、提干、招工等等一切能改变命运的机会,都对他关上了大门。
江湖成名
1971年,陈浩武被招到县供销社,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售货员。1975年进到湖北人民银行工作,从秘书开始,到80年代末,他已经成为湖北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正处级干部。这期间,原本只有中专文凭的陈浩武,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金融研究所工作期间,陈浩武可以轻易了解到当时中国最前沿的经济动向,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1983年左右,关于股份制和股票的全国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彼时,资本市场的研究人士集聚武汉;1984年,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的“莫干山会议”召开,中国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2年之后,武汉被定为中国第一批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湖北证券
1990年底,原本仕途一帆风顺的陈浩武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离开研究所,着手创办湖北证券。放着好好的正处级干部不做,而去做一个前途未卜的事,这在当时并不被周围的人看好。那个时候的证券公司并没有现在的经营局面和氛围,特别是在内陆城市,尽管当时证券公司的业务还比较单调,只能做点国债之类的简单交易。“但是我认为去证券公司是理性的选择,80年代思想解放的时候,我们那一帮年轻人思想都非常活跃,而且还有很浓的u2018天下情怀u2019,就好像是说我们这代人要对国家,对天下有抱负”。
1991年3月18日,39岁的陈浩武正式出任湖北证券公司董事长,在随后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恰好证明了陈浩武的选择,湖北证券被业界认可。在那个年代,在券商老掌门人中,陈浩武与广发证券陈云贤、湘财证券陈学荣并称证券业“三陈”。从湖北人民银行的几间旧仓库起步,到陈浩武2000年离开,10年里,湖北证券无论是员工数量、营业面积还是盈利能力、资产总量都以几十倍、几百倍的数量在增长,其中资产总额在10年里增长了600倍,并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大的纳税企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陈浩武时期的湖北证券还经历了几次股本扩张的“大跳跃”:从成立之初的1700万到1.6亿、3亿,又从3亿增至10亿。同时数据显示,湖北证券的净资产收益率并没有随之下降,反而一直保持在前列。
失足江湖
2000年1月27日,湖北省纪委、监察厅正式向外界通报:1992年至1997年间,陈浩武先后收受了5家企业负责人贿赂计人民币39.6万元、港币6万元以及一条价值5800元的金项链。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非法占用公款计人民币63.17万元,美元6万元。1999年春节,收取公司总经理助理洪某以给其子压岁钱的名义送的礼金1万美元。1998年1月至1999年11月陈浩武违反规定,委托湖北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帮其炒股,非法所得人民币139.53万元。2001年7月,陈浩武案在武汉中院开庭。2002年初,法院判决,认定陈浩武犯有受贿罪,但鉴于其“有立功表现”,决定“免于刑事处罚”。2003年9月,陈浩武由于“过去的问题没有解决”而再被羁押。据说,这次陈浩武的“二进宫”与一份举报材料有关。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在材料上批示,要求对陈浩武案的一些问题重新审查,做到“严格、严肃依法办案”。
经济学者
“我离开湖北证券的时候,无论是财务状况,还是盈利能力和模式,风险控制以及团队都很好,所以我个人的离开对公司影响不大,再加上我既没有贪公司的钱,也没有把公司的资产转移,更没有投资失误,决策失误而造成财务危机”。陈浩武说。陈浩武仿佛消失在媒体的视野里。几年后当他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的身份变为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常参加各种与经济有关的论坛活动,其诸多也观点常被媒体引用。如果主办方不是刻意绍他是长江证券前董事长,也许很多人都会单纯地把他看成是一名经济学者。
志愿石门坎
现在陈浩武新名片上印着的是“信仰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主任。研究中心的成员分为学者和志愿者,前者负责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后者负责实践,而石门坎就是他们研究的样本和实践的根据地。石门坎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100多年前,这里曾是茅塞未开的地方,当地人受官府的盘剥,过着农奴式的贫困生活。而在20纪初,随着英国传教士柏格理的到来,短短的几十年里,这里名声鹊起,迅速成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最高区”。但文革时期,这里被扣上两顶帽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者基地”和“西方文明渗透的摇篮”,历史的悲剧让这个地方又重新回到“荒蛮”状态。在石门坎的调查中,陈浩武“深深感到中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乌蒙大山里教育资源极为匮乏,因此动念为他们培训小学教师”。这是他们实践的第一步。3年多来,研究中心在公益实践方面,已在石门坎形成了包括“小学生免费午餐”,“支教志愿者生活补贴”,“夏季石门坎地区小学教师及志愿者培训”等相对固定的公益项目。之所以选择石门坎,正因为这个地方是信仰改变社会的典型。
救赎石门坎
上世纪30年代就培养出医学博士、被称为西南地区文化高地的石门坎,1988年的调查显示:贫困率98%,文盲率88%,小儿辍学率78%,又回到了几近蛮荒的状态。2011年,陈浩武成立“石门坎后援团”,发动老同事和老朋友每人出资一万元,为在石门坎普及教育、提升文化募集资金和资源,并在大学中招募有信仰的志愿者前往石门坎支教。经过三年的发展,后援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等城市设立分站,规模远超预期。2012年,陈浩武、王小山等人在微博上发起募捐,三天之内便为卞淑美任校长的新中小学筹集了一个价值十多万元的图书馆。
在后援团的基础上,2014年5月,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得以成立,目标就是针对苗族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基金会可持续发展,陈浩武改变了依靠募捐的运营模式,代之以具有公益价值的商业项目来获得经费。2013年,他与航空公司、旅游公司合作发起“世界文明的阅读与行走”项目,由刘军宁等知名学者带领对历史、宗教和哲学感兴趣的游客游览罗马、埃及、以色列等世界文明重地,获利分成部分尽数捐入石门坎基金会,陈浩武称之为“用公益养公益”。石门坎基金会成立之初,便与友成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MOOC项目,将北大[微博]附中和人大附中的课程通过在线教育传送到石门坎及其附近的威宁地区,之后将在云南开展。陈浩武介绍,目前石门坎基金会已经形成图书馆、电化教学室、苗语合唱团、儿童免费午餐、教师培训等项目,在MOOC项目投入最多,仅在深山中架设宽带和电线杆这一项任务便殊为不易。
2015年对于石门坎是个很特殊的年份:伯格里创立的光华小学建校110周年,伯格里去世100周年,以及朱焕章去世60周年。因此,石门坎基金会正在筹开隆重的伯格里追思会,资助重新翻译伯格里的传记,并邀请知名纪录片导演李政才担任导演,拍摄一部纪录片,讲述石门坎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