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玮琳
摘 要:《歧路灯》中的“看”字主要有六种用法:“看”字叠用,“X+看”“XX+看”“看+X”,“看+N”,“看+了”“看+着”“看+是”“看+得(的)”,“看+V+N”“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在现代河南话中,“看”字基本沿袭了清代的用法,并进一步虚化出无实际意义,仅表示某种提醒或责备语气的用法。从历时演变方面考察,“看”字在先秦两汉时期用例较少;汉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出现了“看+X”和“X+看”等连动结构;近代以后,“看”字的使用更加频繁,出现了“看”字叠用作副词,以及“看”字用于句首表示某种提醒或否定语气等用法。就整个演化进程而言,“看”的虚化程度体现出从弱到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歧路灯》;“看”;河南话;历时演变
《歧路灯》成书于清代中期,作者李绿园,全文主要使用河南方言,是一部口语性较强的长篇白话小说。关于《歧路灯》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方言词、副词、语气词)、句式等方面,其中,句式方面包括极比句、“被”“把/将”融合句、被动句式、祈使句、疑问句(选择问句)、“叫”字句、“把”字句等,《歧路灯》中的“看”字用法目前还未见系统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看”字用法是指含有“看”字的句子,包括“看”作为动词、副词和助词等各种情况;本文所使用的《歧路灯》版本是中州书画社1980年版,系栾星校注;文中凡出自《歧路灯》的例句,只标所在回次。
一、《歧路灯》中的“看”字用法
据笔者统计,《歧路灯》中“看”字出现的句子共有1627例,包括“看”字叠用成“看看”“看一看”“看了看”“看了一看”,“X+看”“XX+看”“看+X”构成的词语或短语,“看+N”,“看+了”“看+着”“看+是”“看+得(的)”,“看+V+N”和“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
(一)“看”字叠用
“看”字叠用出现的句子共有117例,多为动词“看”重叠。其中,“看看”有111例,“看一看”有6例。“看看”“看一看”大多用作动词,意为观看、阅读,观察、考察,或者看望、探望,表示“看一下,时短量少”[1],带有尝试的意味。例如:
(1)如今芍药正开,老爷看看何如?(第七回)
(2)我有新做的两首绝句,贤侄看看。(第十四回)
(3)明日治一份水礼,看看姑娘,我跟姑娘商量。(第三回)
(4)于是一同下车,也四处略看一看。(第三回)
(5)惠养民笑道:“你一发信口胡说起来。我看一看该怎的。”(第四十回)
(6)尚有宋门上汪荇洲,俺两个同案进学,今做京官,若不看他一看,怕惹他心里怪。(第七回)
(7)希侨看了一看,自己果然与烛相近。(第十五回)
此外,有1例“看看”用作副词,意为“眼看,即将”:
(8)缘鲁家这男人,害的童子痨症,看看垂危,气息奄奄,他家说要喜事冲冲。(第四十八回)
(二)“X+看”“XX+看”和“看+X”
据我们的考察,《歧路燈》中“X+看”格式有“照看”“察看”“观看”“请看”“回看”“验看”“奉看”“推看”“攒看”“帮看”“瞧看”“接看”“挤看”“下看”“可看”“同看”“试看”“窥看”“偷看”“走看”“拆看”“复看”“相看”“中看”“亲看”“休看”“好看”“难看”“详看”“细看”“急看”“远看”“近看”“小看”“眼看”“你看”“我看”“您看”“人名+看”。其中,“照看”“察看”“观看”“验看”“瞧看”“好看”等是双音节词语;“推看”“接看”“挤看”“拆看”等是连动动词组成的词组;“你看”“我看”“您看”等是“人称代词+看”形式,这里“看”的意义虚化,经常用于句首。例如:
(9)你看王贤弟今日那个样子,像做了贼一般,竟似在他们跟前有了短处。(第二十回)
(10)老九,你看你说的是什么!(第三十四回)
(11)我看二位也老成的紧,怕走错了门路,不说花费的多,怕有歧差。(第五回)
“看+X”格式有“看见”“看守”“看来”“看出”“看待”“看完”“看乘”“看承”“看行”“看像(相)”“看过”“看透”“看明”“看清”“看过”“看中”“看不上”“看住”“看座儿”“看得”“看不过”“看的明白”“看就”“看好”“看视”“看成”“看送”“看望”。其中,“看来”“看待”“看乘”“看行”“看相”“看透”“看得”“看好”“看视”“看成”“看望”“看不上”“看座儿”“看不过”是双音节或三音节词语,其余为动词连用或动补结构词组。
“XX+看”格式主要是“查查看”,其中,“看”表示尝试。例如:
(12)一科不中,第二科又是专经。未必作准,姑查查看。(第七回)
(三)“看+N”
《歧路灯》中的“看+N”,既包括“看”和简单名词的组合,如“看书”“看诗”“看文”“看+某人”,表示阅读或探望;也包括“看”和较为复杂的名词的组合。例如:
(13)这孝移每日在内看书,或一二知己商诗订文,看园丁蔡湘灌花剔蔬。(第一回)
(14)我那日去看姐夫,姐夫也没在家。(第三回)
(15)到了后门,只得说一句:“看狗!”(第五十一回)
(16)我爽利为菩萨看一个移徙、上学的好日子。(第八回)
(17)只要爷们眼角里把俺们看一星儿就够了。(第三十三回)
(18)盛希侨道:“看酒碟来,我们慢慢的斟酌。”(第六十九回)
其中,例(15)中,“看狗”具有提醒注意的意味,表示“小心狗”;例(16)中,“看一个……好日子”是“选择好日子”的意思;例(17)中,“把……看……”里的“看”是“看成”的意思;例(18)中,“看酒碟来”是“拿酒碟来”的意思。
(四)“看+了”“看+着”“看+是”和“看+得(的)”
在《歧路灯》中,“看+了”共出现67次,“看+着”共出现54次,“看+是”共出现11次,“看+得(的)”共出现51次。例如:
(19)到了次日,绍衣引着孝移,先拜谒了累代神主,次到本族,勿论远近贫富,俱看了,各有河南土仪馈送。(第一回)
(20)长班引着进了角门,到大堂,看了匾额。(第七回)
(21)你哥就把你那前窝子儿,上下看了两眼,真正看了我一脸火。(第四十回)
(22)王氏看着闺女道:“这是你的女儿么?”(第十三回)
(23)夏逢若道:“谭哥昨日看戏,半日不多言,我看是心中有事。”(第十九回)
(24)站在厅檐下说道:“厢房内看是什么人打呼睡觉?”(第六十五回)
(25)夏逢若道:“那个戏看得么?”(第二十一回)
(26)王氏道:“他一辈子的大事,也要邻舍街坊看得过眼儿。”(第六十一回)
(27)不然者,大富之户,直看得戏箱是壮门面彩头;小康之家,就看得赌具是解闷的要紧东西。(第八十三回)
(28)直是阅历透了,看的真,满天下没人跳出圈儿外边也。(第九十回)
其中,例(19)中的“看了”是探望过的意思;例(21)中的第二个“看了”意义比较特殊,意为“看得我一脸火”;例(25)中的“看得”是“看+补语”,意为能看;例(26)~例(28)皆为“看+得(的)+补语”。
(五)“看+V+N”和“看+句子”
在《歧路灯》中,“看+V+N”格式中的“看”,有的仍然是表示“观看”,如“看下行李”“看斗鹌鹑”等;有的则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虚化,表示一种提示。例如:
(29)王氏道:“只怕在前院里,看下行李哩。”(第一回)
(30)只见四五个人,在亮窗下围着一张桌子看斗鹌鹑。(第三十三回)
(31)认清了智周万的家人耿葵,看真是个老实正经人。(第五十六回)
(32)你快去楼下,看大爷要茶要水。(第十一回)
(33)夏逢若道:“快休这样说,看折了小弟岁数。”(第十八回)
(34)王氏说道:“看污了衣裳。”(第二十八回)
(35)茅拔茹冷笑道:“咦!太厉害了,看吓着人。是个做啥的?”(第三十回)
(36)滑氏道:“看尿伯身上。”(第四十回)
(37)天已大明,看家里知道了,我早走罢。(第四十三回)
(38)夏逢若道:“老伯母使不得,看折了侄子草料。”(第五十一回)
(39)夏逢若道:“细皮鲢,你快往水里钻罢,看白鸽嘴等着你。”(第五十六回)
(40)夏逢若道:“呸!你胡赖说话,看人家耳刮子打脸!”(第五十六回)
(41)虎镇邦道:“休说这话,看旁人听见笑话。”(第六十六回)
(42)我就去会会他,看他怎样放刁!(第三十回)
(43)我如今领这闺女到账房盘问,看有妨碍没妨碍。(第十三回)
(44)我爽快送到这里,与老狗肏的一个没招对,就叫人着大棍打这老狗肏的,看他走也不走。(第六十四回)
(45)说与大叔,看使得使不得。(第七十六回)
(46)看我说的是也不是?(第一〇〇回)
其中,例(31)意为“看耿葵真是个老实正经人”。例(32)~例(41)多为“看+句子”形式,表示提醒、否定,即“当心、留意、别、不要”,如“看污了衣裳”表示“别污了衣裳”,“看人家耳刮子打脸”表示“不要让人家耳刮子打脸”等。例(42)~例(46)均为“看+疑问句”,这里的疑问句多为正反问句,或者是含有正反问意义的句子,如例(42)表示“他不能怎样放刁”,例(43)表示“没有妨碍”,例(44)表示“他一定会走”。也就是说,正反问句进入“看”字结构中,都会取消本身的疑问特性,变为单纯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句子。以上“看+句子”中,表否定的用法较有特色,河南话以外的其他北方官话中也有这种用法,如《醒世姻缘传》等;但在南方方言的作品中,并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的用例。
(六)“看”字单独使用
“看”还可以单独使用,表示“提示”。例如:
(47)盛希侨大声道:“看!看这贤德妇人劝丈夫,便是这样的。”(第七十一回)
二、现代河南话中的“看”字用法
就現代河南话而言,大多沿袭了《歧路灯》中“看”的用法。如“看”字叠用成“看看”“看了看”,“X+看”“XX+看”“看+X”构成的词语或短语,“看+N”,“看+了”“看+着”“看+得(的)”,“看+V+N”和
“看+句子”,“看”字单独使用等。据笔者的调查,河南话中“看”字的用法主要包括:
(一)“看”字叠用
在河南话口语中,“看”字重叠一般用为“看看”和
“看了看”。其中,“看看”的语义主要有“观看”“探望”
“看病”“渐渐”等,“看了看”则表示已经看过。例如:
(48)咱明天去看看那个新电影吧。
(49)俺准备去看看俺姥娘。
(50)你的额头太热了,我跟你一块儿看看去吧。
(51)苹果看看红了。(河南南阳)
需要指出的是,“看看”表示“观看”“探望”“看病”等在河南话中广泛使用。“看看”作为副词表示“渐渐”,在南阳方言中使用较多,胡曜汀、贾文所著《南阳方言词语考证》中,将“看看”解释为“渐渐”,现在读为“侃侃儿”[2](P163)。
(二)“X+看”“XX+看”和“看+X”
根据我们的考察,河南话中保留《歧路灯》“X+看”格式有“照看”“察看”“观看”“请看”“验看”“回看”“试看”“偷看”“好看”“难看”“详看”“细看”“远看”“近看”“小看”“眼看”“你看”“我看”“您看”“人名+看”等。值得注意的是,“奉看”“推看”“攒看”“帮看”“瞧看”“接看”“挤看”“下看”“可看”“同看”“窥看”“走看”“拆看”“复看”“相看”“中看”“亲看”“休看”“急
看”等词语或短语,不再组合使用,一般情况下均拆开使用,如“帮看”拆成“帮忙看”,“接看”拆成“接着看”,“可看”拆成“可以看”等。同时,“你看”“我看”“恁看”“俺看”“人名+看”等,在河南话中使用频次较高,这里的“看”字语义有些情况侧重于实义,大部分情况则偏向于虚义,甚至无义。例如:
(52)你看天快黑了,赶紧做饭吧。
(53)我看这件事不能这样办。
(54)恁看今天晚上吃啥菜。
例(52)中,“你看”中的“看”有“使視线接触,用眼睛看”的意思;例(53)、例(54)中,“我看”“恁看”中的“看”已经表示虚化为“想”“感觉”“认为”义。
在“看+X”格式中,沿用《歧路灯》的有“看见”“看守”“看来”“看出”“看待”“看完”“看过”“看透”“看明”“看清”“看中”“看住”“看得”“看好”“看成”“看望”“看不上”“看座儿”“看不过”“看的明白”。其中,“看好”一般儿化为“看好儿”,有副词和动宾词组两种用法,作为副词表示“正好”,作为动宾词组表示“看个好日子”。例如:
(55)看好儿你也在这,你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写吧。
(56)你妹妹该结婚了,还得找人看个好儿,等看好儿的那天你也过来吧。
在现代河南话口语中,“XX+看”格式的使用频率较高,表示“尝试”义。如“吃吃看”“喝喝看”“写写看”等。还可以用作“XX+看看”,如“吃吃看看”“读读看看”等。
(三)“看+N”
在现代河南话口语中,“看+N”中“看”的语义和用法均沿袭《歧路灯》。“看”可以表示“观看”“阅读”“探望”“注意”“选择”等义。表示“看成”义的“看”不单独使用,经常是用为“看成”。例如:
(57)咱一块儿去看电影吧。
(58)你今天看多少页书?
(59)明天咱去看看咱大姨吧。
(60)看路!前面有个水坑。
(61)咱得给你妹妹看个好日子,结婚可不是个小事儿。
(62)恁别把他看成一星儿。
(四)“看+了”“看+着”和“看+得(的)”
在现代河南话口语中,“看+了”和“看+着”分别表示完成和持续,这是沿袭了《歧路灯》中的用法。值得注意的是,“看+得(的)”既有沿用,也有变化。“看+得”不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动词+插入语,后面需要添加补语。例如:
(63)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
(64)这幅画还看的过去。
(五)“看+V”“看+V+N”和“看+句子”
在现代河南话口语中,“看+V”“看+V+N”与“看+句子”中的“看”,一般均无实义,表示“责怪”“提醒”或“否定”意义。其中,“看+V”在《歧路灯》中未见使用,在现代河南话中用例较多。例如:
(65)看掉了吧。
(66)看冻着。
(67)看烫了手。
(68)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
(69)看弄身上了没有。
(70)看咱爸回来不打你!
(71)看你回来挨打不挨。
(72)看大了不是。
(73)看咸不咸。
其中,例(65)、例(66)是“看+V”,例(67)、例(68)是“看+V+N”,例(69)~例(71)是“看+句子”,例(72)、例(73)是“看+Adj”。例(65)、例(67)、例(70)~例(73)中的“看”,可叠用为“看看”,意义不变。例(66)、例(67)表示的是“提醒”义,意为“别冻着”“别烫了手”;如果表示已经发生,则用“看冻着了吧”“看烫了手了吧”来表达,即同例(65)。例(69)表示的意义是“弄身上了”,和例(70)~例(72)相同,以正反问句表达肯定意义。
(六)“看”字单独使用
“看”字还可以单独使用,表示的意义取决于语境。例如:
(74)你看吧。
(75)看,掉/坏了没有。
例(74)中,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既可以是“你看(书、电影)吧”,也可以是“你看着办吧”。例(75)所表示的意思是“看,掉/坏了吧”,体现出说话人的责备和不开心。这时的“看”,并非表达实义的“用眼睛看”,而是一种无义或虚义。
此外,河南话中还经常使用“你看你”“你看看你”这样的表达方式,说话人实际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让听话人自己看看自己,而是表现出一种气愤、责备、无语的态度,听话人有时会回答“我看看我咋啦”,双方都能够体会到对方的不愉快。
三、“看”字用法的历时演变
《说文解字·目部》对“看”解释是:“看,睎也。从手下目。”其用例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意为“看望”。通过数据库检索,我们发现,在先秦两汉时期,“看”字用例较少,意为“使视线接触人或事物,用眼睛观看”。如西汉刘向《列仙传·玄俗》:“王呼俗日中看,实无影。”《老子河上公章句·赞玄》:“随之不见其后,言一无影迹,不可得而看。”其句法结构主要是“看”字单独使用,或“看+名词/代词”。表示“使视线接触人或物”这一义项,则多用“视”字表示;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示这一意义的“看”字用例均低于“视”字。
汉代以后,“看”的用例逐渐增多。汪维辉在《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一书中举例说明了汉魏时期“看”的九个义项,分别为:(1)用视线接触人或物,观看;(2)观赏,欣赏;(3)观察,考察;(4)窥伺;(5)看望,探望;(6)照看,看护,照料,守护;(7)检查,诊断;(8)阅读;(9)表示提示[3](P123-127)。此时“看”字的句法结构主要有:“看”单独使用、“看+代词/名词”、“X+看”、“看+X”、“看+句子”等。其中,“看+X”格式,有“看竟”“看毕”“看杀”“看察”等;“X+看”格式,有“出看”“相看”“顾看”“求看”“共看”“往看”“尝看”“剖看”“可看”“自看”“开看”“发看”“观看”“迎看”“远看”“下看”等。“看”字后面可以加补语构成动补结构;还可以和动词连用,构成连动结构,如“看察”“看杀”“求看”“剖看”等。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看”字逐渐开始虚化。
从中古时期开始,“看”字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并且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隋唐时期出现了“看”字叠用为“看看”的情况,如隋代江总《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故殿看看冷,空阶步步悲”,唐代刘禹锡《酬杨侍郎凭见寄》:“看看瓜时欲到,故侯也好归来”。这里的“看看”是副词,表示“逐渐,渐渐”。宋代之后,“看”字的使用频率很高。《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长篇章回小说中,均有“看看”作副词表示“渐渐”的用法,其中,后两者用例尤多。
同时,“看”还可以叠用为“看看”,表示“尝试”义。如《西游记》第二回:“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看”字有时单用,亦表“尝试”义。如《西游记》第二十回:“且莫言语,等我把这风抓一把来闻一闻看。”第十四回:“你再念念看。”值得注意的是,这时也出现了“你看”“我看”等用法。如《西游记》第一回:“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第十五回:“你看你说的话!不是他吃了,他还肯出来招声,与老孙犯对?”《西游记》中也不乏“看”字加句子的情况,并且“看”字后面大多跟疑问句。如第五回:“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第十九回:“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看”字后加补语的用法,在《西游记》中也已经有了用例。如第十四回:“将就看得过罢了”,第九十六回:“奶奶,只一位看得,那三位看不得,形容丑得狠哩”。此外,《金瓶梅》中还出现了“你看”作插入语的用法,如第十一回:“你看,我今日晦气!”
明清时期,“看”字用在句子中,可表示提醒或否定意义,即“不要”“别”,主观性较强。如《金瓶梅》第二十一回:“怪攮刀子的,看推撒了酒在爹身上。”第九十五回:“奶奶叫个大姐送我送,看狗咬了我腿。”在《红楼梦》中,这类用例更多。第十一回:“快别起来,看起猛了头晕。”第二十一回:“起来好生睡,看冻着。”第二十四回:“二爷,看烫了手,等我倒罢。”同时,《红楼梦》中还出现了“看”字加正反问句表示肯定的例子。如第七回:“等我回了太太,看是捶你不捶你。”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等我回了太太,一定会捶你”。此外,这一时期亦出现了“看”表示“安排”“摆上”的意思,如“看茶”“看斋”“看菜儿”等;还有“看”表示“注意”“小心”的意思,如“仔细看打”“仔细看钯”“看杖”“看棍”“看枪”“看棒”等。
总之,“看”字的用法经历了从实到虚的过程,由原来表示“使视线接触、用眼睛观看人或事物”义,发展到后来表示主观性较强的“提醒、肯定或否定”义,它的演进历程可如下所示:
先秦两汉时期:用眼睛观看人或事物(“看”单独使用,“看+名词/代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看”常用九个义项,(“看”单独使用,“看+代词/名词”,“X+看”,“看+X”,“看+句子”)—→隋唐时期:“看”叠用为“看看”,副词,意为“渐渐”。宋代以后:“看”叠用为“看看”,表示尝试;出现“你看”“我看”等用法,可作为插入语使用;“看”字虚化,用于句子中,表示提醒、否定或肯定意味,主观性强。
总之,作为清代河南话的代表性作品,《歧路灯》中的“看”字不仅继承了汉语史上“看”字的用法,而且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延续到现代河南话中。除了“看”字叠用,“X+看”“XX+看”“看+X”构成的词语或短语,“看+N”,“看+了”“看+着”“看+是”
“看+得(的)”,“看+V+N”,“看+句子”和“看”字单独使用以外,在现代河南话中的“看”字,多用于肯定句表示否定意味或用于正反问句表示肯定意味,并可用于“你看看你”等句子中表示责备、无奈、气愤的语气,“看”字的虚化程度较高。同时,通过检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全43册),我们发现,在横向方面,丹阳、福州、济南、娄底、西宁、于都等地的“看”,都可以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的后面,表示尝试,通常前面的动词要用重叠式。绩溪方言中,“看”可以用在“动词+得+去看”格式中,表示动作的延续,一般含有不耐烦的语气。西安方言中,“看”字可以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组前面,表示提醒听话人注意可能或将要发生不好的事情或情况,如“看饭一会儿凉咧,赶紧吃”;还可以用作叹词,表示证实,如“看,我说是你来咧,就是你来咧”。除了这些方言以外,其他方言中“看”的用法大多只包括动词用法,如
“使视线接触人或事物”“观察并加以判断”“诊治”“照料”“想,认为”等常用义项。关于河南话中“看”字的用法与其他方言的详细比较,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2 下页尾页标签:
赏 赞-
相关文章
- 汉语依存树库中方位词的计量考察
- 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 汉语语体研究回顾与前瞻
- “方言词”“方源词”所指探究
- 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论争评析
- 语言景观中参与者因素研究综述
- 国际中文教育在线虚拟仿真调节教学模式研究
- 并列标记“和”与“并”连接动词的境况比配
- 异体字刍议
- “但是”话语标记化的句法—语用界面研究
姐的欢喜 » 从《歧路灯》看河南话中的“看”字用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