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的世纪之谜

  2006年12月31日,胡里山锈迹斑斑的113岁古炮,耗资339.60万元,正式启动修复保护工程。两年后,它不但能焕然百年前“旧貌”,还将恢复转动。它的修复,创下多个第一:前无古人的巨型钢质文物修复,前所未有的在运动中保护理念。许多国外专家,将其称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的世纪之谜

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的世纪之谜


  这门被誉为“世界炮王”的克虏伯古炮,走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曾经有过无比的荣耀和辉煌。然而,当一切点滴的历史没能形成系统文字存留下来时,尽管古炮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存在,但它也不得不无奈地沉默着,接受失忆的现实。

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的世纪之谜

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的世纪之谜

  没人能说得清它的身世。丧失记忆的,并不是古炮本身,而是我们。不会说话的古炮,依然无奈地沉默着,在岁月的侵蚀下,日渐老去。

  为了找回空白了百年的记忆,厦门,开始了“世界记忆工程”。要修复保护古炮,就必须了解它的过去。彭一万、胡汉辉、韩栽茂……一群专家们,历时7年,终于唤醒曾经的记忆。他们寻访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翻阅数以万计的档案资料,甚至机密文件,研究的人物包括光绪皇帝、军机大臣、德国克虏伯家族……

  炮王年轮

  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已经113岁了。百年中,克虏伯大炮的维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争武器期、废物期和文物期。

  战争武器期,1893年至1949年,无论是清朝、民国,还是日军占据时期,都把它当作武器,对它的主要保护是用肥皂水清洁大炮内外,用防酸和润滑油脂对传动装置进行保护。废物期,1949年至1984年,国民党败退时和大炼钢铁时,克虏伯大炮先后遭受了两次较大破坏。此外,由于它的保存地胡里山炮台作为军事禁地,基本没有再受到其他方面的破坏,但作为废物长期闲置不动,没有得到定期更换油脂的维护保养。文物保护期,1984年以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克虏伯大炮的保护力度,专门成立了胡里山炮台管理处负责管理,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位

  

  百年历史成就“世界炮王”

  文史专家彭一万,提到克虏伯大炮,声音里就掩饰不住激动。他研究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及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从1871年开始到1902年为止,中国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购进各种不同口径的大炮共计6793门,其中280毫米的12门,两门安放在胡里山炮台。西炮台那门1957年被毁,只剩下东炮台那门。

  克虏伯家族从16世纪开始生产大炮,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生产了无数大炮供应世界各参战国。但是时至今日,全球各国克虏伯大炮的“保存率”为“零”。2000年4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对厦门胡里山炮台28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专发文件给予证实确认:它“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保存在原址上的后膛海岸炮”。2001年1月,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资深博士林登劳、穆特、沃布联名签署声明确认:“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是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

  胡里山克虏伯大炮“世界炮王”的身份,由此确定。

  湮没

  

  古炮王身世成不解之谜

  胡汉辉,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维修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早在20多年前,这个有着军人作风的汉子就有一个念头,要揭开克虏伯大炮之谜。

  20多年前的一天,胡汉辉陪波兰军事代表团参观胡里山炮台。团长是波兰陆军上将谢尔盖,他看到克虏伯大炮时,惊叹不已,兴奋地询问炮弹的重量、填药量、射速、炮口力量、仰角与射程……胡汉辉只能遗憾地摇头。上将又指着大炮旁的长方形水池问:它和大炮有关系吗?胡汉辉只能搪塞着说:也许吧。回忆起20多年前的这一幕,胡汉辉说:这令我这个中国军人尴尬而羞愧。

  让胡汉辉惊诧的还有:导游竟然众口一词对游客讲,这门大炮100多年前就是先进的后膛装火炮,最远射程可达16公里,但它最大缺陷是每半小时打一发炮弹,打完一发,炮管就发热发红,必须用水池的水来冷却炮管。对历史军事有所了解的游客会反问:这算什么先进的大炮?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土制大炮”一小时都能打四发炮弹!

  后来,胡汉辉被调到胡里山炮台当一把手。历史记忆的丧失,引起的尴尬和笑话,让胡汉辉这个胡里山人如坐针毡。他开始四处查找资料,然而,查遍福建几家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依然没有结论。胡里山炮台,在中国炮台史上、海防史上,大部分为空白,不是没有记载,就是记载有误,以致以讹传讹。胡里山炮台及其克虏伯大炮,丧失了100多年的历史记忆。

  追寻

  

  光绪帝石朱批奏折打开记忆

  1999年秋开始,胡汉辉和原文化局局长彭一万六进京城,带着干粮和矿泉水,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堆积如山的茫茫资料中寻找着。一个偶然瞬间,彭一万看到了120本庞大的《光绪朝石朱批奏折》。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的王冠卓,也出来帮忙,带着几位学生,对石朱批奏折进行“地毯式搜索”。

  3天后,沉寂了100多年的福州电光山炮台和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原始奏折、石朱批原文,终于出现在他们面前。这些奏折都是1888年9月至1897年3月当时的闽浙总督卞宝弟、边宝泉、谭钟麟先后给光绪皇帝有关筑建海防新炮台、购买大炮的奏折,以及光绪皇帝依准的石朱批。

  根据所获得的档案资料,他们一一对照胡里山炮台内的东西炮台、护炮炮座、暗道、战坪、弹药库、兵房等设施,又依照记忆档案中的表述,透过油漆锈迹,在克虏伯大炮的尾部,找出了阴文铸刻的出产国籍、生产日期和克虏伯兵工厂等原始的文字标识。每个人都兴奋了,胡里山炮台第一次恢复了真正的历史记忆。

  128次扫描确认大炮肤色

  《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经百年锈蚀的古炮,已经锈迹斑斑,看不出原来的肤色,要修复它,就必须寻找出克虏伯古炮原来的肤色。

#p#分页标题#e#

  专家们在世界各国寻访着,澳大利亚堪培拉国家军事博物馆、德国特利尔欧研究所、日本东京防卫厅战略研究所档案资料库……都留下了他们的足印。在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他们翻拍了2000多张1796年至1912年的大炮照片资料,外表都是同一个色调:浅黑色。

  “不同国家、不同地点,找到一个相同主题信息:克虏伯大炮的外观色彩为浅黑色。为了更有力佐证战争之神肤色的正确性,我们又把目光聚焦在胡里山炮台现存的这台克虏伯大炮上。”韩栽茂说。

  1984年到1996年,炮台历经了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至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年里,平均每一年半就对克虏伯大炮涂一层军绿色涂料,共8层。当时,由于缺乏文物保护的基本常识,这些“保护层”不但没起到保护作用,反而有一种潜在的恶性循环的反保护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找大炮原来的肤色,难上加难。

  专家们对大炮进行了实物取样,包括锈块、漆皮、残留的尘埃等,通过显微红外光谱仪,进行了128次扫描。为了证实化验数据的真实性,专家们又在大炮的左、右两侧,炮尾的尾端部位,特别是历次涂漆都涂不到的“死角处”,清理出4块原色彩板块,再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均证明,大炮原来的肤色是浅黑。

  半年重现古炮总装图纸

  保护一尊已有113年历史的巨型钢质文物,需要一整套完整翔实的数据、资料、图纸作为修复保护的依据,否则,将是“盲人摸象”。

  寻找图纸。2000年开始,专家们就提出这个课题。在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历史档案馆里,专家们几乎把所有的历史资料库里的资料翻了个遍,但一无所获。原来,二战结束之前,盟军的轰炸把资料、图纸档案库炸毁了,残存的若干资料、图纸也因为克虏伯家族阿尔弗雷德受到审判而被化为灰烬。

  “手中没有任何数据、资料、图纸,如何谈修复保护?”胡里山炮台管理处韩栽茂说,为了大炮维修的图纸文本,我们在北方厂的协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现场测量、绘图、拍照、录像,大到长达11.2米的炮管,小到直径只有15毫米的小吊环,每一个细小的机械部件和零部件都不放过。半年后,在北方特种机械厂的绘制中心,终于完成了上千张平面、立面、剖面的全炮总装图纸和三维演示图。这些图纸,将成为修复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的林登劳博士、穆特博士、沃布博士专门发来了贺电:你们为人类留下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将给人类带来永恒的记忆和快乐。

  历经7年,2005年10月,胡里山炮台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北方特种机械厂共同撰写完成了“三大文本”。同年12月,“三大文本”通过国内外专家评审。

德迅网 » 世界炮王胡里山大炮的世纪之谜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