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记者回乡记| 10位记者 10个家乡故事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回乡记”是《中国经济周刊》多年来的保留专题,专题文章为记者春节放假期间回到家乡后的所见所闻,是记者从媒体人的角度发现家乡的变迁与发展的记录。

  10位记者、10个回乡故事。今年的故事里,有从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回到东北、浙江等二三线城市创业、就业、购房的年轻人,有返乡后惊叹国内“新四大发明”的海外留学生,有参加“北漂”老乡相亲会的年轻人,还有用镜头记录故乡14年巨变的专业影像拍摄者。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记者回乡记”,既从微观层面反映和呈现了中国的新时代、新气象,同时也多角度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

  乡村别墅里的幸福生活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照普

  江苏报道

  责编:陈惟杉

  记者春节回到家乡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发现这个地处苏北的曾经的经济薄弱县正通过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整村庄布局实现村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集约规模经营,上万名从事家庭农耕的村民变身职业农民,不少人住上了农村别墅。

睢宁县高党村全景图

睢宁县高党村全景图

  土地入股,农民成为“职业农民”

  记者了解到,农村土地入股先在睢宁双沟镇进行试点,取得成效后再进行全县推广。

  双沟镇是睢宁下辖的经济强镇,目前共有20个行政村、5.8万人,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城镇化步伐正快速推进,该镇农村人口越来越向镇区集中,3年多来,镇上相继建成幸福里小区、官路小区等,一共安置9个村4900户农民,约有两万人。

  双沟镇党委副书记沈凯介绍,双沟镇大量人口不再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已成为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村民集中居住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制约因素,农民流转土地的愿望非常普遍而且强烈。镇里因此顺势而为,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以镇农业公司托管服务为引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纽带、集体农场为主体的土地规模经营,形成了“双沟模式”。那么,“双沟模式”的运作机制如何?

  沈凯告诉记者,在镇级层面,成立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镇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协调,镇财政出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秋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秋歌农业”),负责镇域产业规划,与全镇的农机和种植等专业合作社签订协作协议,根据村需求和托管合同提供农资供应、农技、植保、烘干、仓储、销售统一服务,产品收获或销售时进行结算。秋歌农业还在全镇范围内按1万亩服务半径设立3个区域服务中心,分别建起了农机机库、烘干仓储和物流设施。

  在村级层面,按照“合作社建在党支部”的思路,村党支部成员发起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并经依法选举担任合作社的有关职务。各个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入股的土地实行内股外租,村集体农场直接经营800~1000亩,余下部分经过整治后租赁给了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全按照专业合作社管理,收益根据村集体和成员入股的资金或农机比例来分配。

  在收益分配方面,秋歌农业在经营方面自负盈亏,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折旧费等,其余盈利用于公司工作人员的考核奖励,给村民分红和增加公司积累。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保证每个农户每亩每年的承包土地保底收益为800元,农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收益归村集体和入股农户按照51:49进行分红,村集体农场的经营收益归集体所有,村民也依股份享有股东分红收益。

  睢宁县委办主任艾丹告诉记者,双沟镇的做法,既增加了镇村集体和入股村民的收入,也解决了分散个体农户面临的经营风险。

  记者了解到,睢宁县委书记贾兴民此前长期在土地管理系统工作,是农村土地管理方面的“专家能手”。双沟镇的试点取得成功后在县级层面进行推广,并构建出覆盖睢宁全县的“1184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即全县以1个县农业公司为龙头、18个镇全部组建农业服务企业、400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村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带动培育了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贾兴民说,两年时间,按照“双沟模式”运作,睢宁县实现土地流转68.1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8万亩,睢宁还将继续推进80万亩土地流转的目标。

双沟镇官路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粮食烘干设备

双沟镇官路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粮食烘干设备

双沟镇官路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存放的农机具

双沟镇官路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存放的农机具

  “双沟模式”下农民收益怎么样?

  睢宁县“双沟模式”的实践效果到底如何?农民收入增加了多少?

  沈凯介绍,目前双沟镇以村为单位共成立了25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5.6万亩,其中集体农场经营3.12万亩,购置和入股农机250台套。

  据记者了解,“双沟模式”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首先,农民以承包地入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每年有旱涝保收的800元流转收益。此外,土地入股村集体后,经过集体农场运营获得的收入村民还有分红,2016年村民每亩获得分红收入56.3元。同时,村民还可以外出打工或到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打工,获得务工收入。

  该镇村民杨恩会告诉记者,他家共有10余亩承包地,去年将家里一半土地流转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自己到合作社打工,除土地租金外,每个月还能获得2400多元的务工收入,他正打算将剩余的承包地全部流转到村里。

  据当地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双沟镇每个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的常态用工人数在10人以上,人均年工资在2万元以上。合作社每年还要用到2000个左右的临时工日,每个临时工的日均工资在80元以上,常年在合作社打零工的年均收入可达6000元。记者走访数个农户,均称家庭年均增收在1万元以上,镇村还对零散经营的特困户和低收入户实行全免费和机械免费服务,优先让其进社务工,在进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同时还带动了扶贫工作。

  1. 刘彭芝和人大附中学生的故事
  2. 到美国讲天津故事
  3. 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爱上中国》《中华好故事》 文化大餐献礼十九
  4.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5. 护士发明“神器” 患者叫好!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