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孟宪明:眼泪是最深刻的欢乐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程贺文图

本报涞源专电“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旋律响起,是不是会不觉哼唱起来?小学课本里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妇孺皆知,但王二小牺牲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八路军的军事机密为何会让一个孩子知道?这些谜团,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孟宪明的新书《三十六声枪响》中得到了解答。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三十六声枪响》首发式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乡王二小希望小学举办,作者孟宪明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专访,讲述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

《三十六声枪响》是孟宪明经过长期史实调查,耗费十余年心血,最新创作的一部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小说近40万字,真实再现了当年抗日战争的残酷现实,一个机智、勇敢、顽强、阳光、为保护战士及乡亲而牺牲的小英雄形象丰满高大,如在眼前。

选择书写王二小,孟宪明最初是受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影响。他第一次唱就热泪盈眶,后来每次唱起都会触发内心的悲伤。他说:“我认为通往我们精神深处的东西是音乐。在众多的抗日歌曲中,对我来说只有这首歌是用感伤唤起力量,靠着感伤的旋律来唤起人们抗战的力量。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这首歌暗合我的性格,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

在孟宪明看来,正因为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不同,因此声音能勾起人的无限想象,它与文字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三十六声枪响》以“枪声”为主线展开内容。

《三十六声枪响》在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小说写了36声不同的枪响,从第一声到第三十六声是按照时间发展,以生活逻辑的顺序展开。但在编排时没有按照从1到36的常规顺序来排,而是以王二小中弹牺牲前的须臾弥留之际的心理逻辑顺序跳跃性地编排。

对于如此编排的原因,孟宪明说:“我写书有两个标准:一是这部作品和以前的一样吗?二是这部作品对文学界是否有价值?二小在弥留之际的回忆是碎片化没有逻辑性的,由此我决定把意识层面的东西写成小说,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创新。”

目前市场上关于战争题材的儿童图书很少,孟宪明不反对文学应该带给孩子欢乐,但他认为“眼泪是最深刻欢乐,如果没有眼泪,欢乐是没有张力的”。

他说,阅读就是一个拄着图书这根拐杖一步步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过程,如果一本书不能帮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那它毫无助益。“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宽阔,不要刻意躲避掉眼泪这件事情,眼泪需要掉。”

孟宪明认为,不管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多么好,都不能让孩子忘记战争。“现在国家的强大和伟大是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这是人类不能忘记的。这也是我们教育界应该唤醒的一个意识。”

为了让孩子易于接受,儿童文学作品一向力求浅显易懂。但孟宪明不认同这样的做法,“给孩子写作时不要照顾他们的阅读,同时作家一点也不要委屈自己的笔力,儿童其实有充分的理解力。一本书不要让孩子一次看懂,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能够终身阅读的书才是好书”。儿童心理是孟宪明关注的重要方面,他认为只有抓

住孩子的趣味和审美,写出来的书才会让孩子喜欢。

王二小希望小学校长王属军说:“王二小本身可挖掘的事情不多,但二小精神永远值得传承。学生们通过阅读《三十六声枪响》能对英雄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

德迅网 » 孟宪明:眼泪是最深刻的欢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