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浙大科研人员建成一个“细胞工厂” 看看能造啥?
工厂,是一类用以生产货物的大型工业建筑物,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用品都来源于工厂。但是你知道吗?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群细胞也可以组成工厂了,这个神秘的“细胞工厂”长什么样?又能造出什么产品?近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叶丽丹向记者揭秘了神奇的“细胞工厂”。
“‘细胞工厂’,是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产物。”叶丽丹告诉记者,作为21世纪初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合成生物学对生命过程或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可以创造解决生物医药、环境能源、生物材料等问题的微生物、细胞和蛋白酶等新“生命”。
详细
浙师大新型电磁波防护材料研制获进展 性能提升一倍
在电气技术应用给人类带来生活便利性及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与之相伴的电磁辐射正成为新的污染来源,无论是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电磁防护的迫切性也显得尤为重要。“高吸收、低反射”,成为了科研人员对付电磁辐射的主要目标。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童国秀向记者展示了一项最新基础研究成果,一种由新型海绵状多孔材料制成的“宽频-轻质-高吸收”电磁防护材料,让电磁波反射率提升了近1倍,有望成为对抗电磁辐射的新型“武器”。
详细
温州大学陈久喜:用基础研究从源头推动绿色化工
以往谈到“化工”,人们总会与“高污染、有毒害”等关键词联系起来,随着“绿色化工”概念的提出,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的产生,减少排放。
针对绿色化工,近年来我省科研人员也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久喜从2008年科研起步以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入到有机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中,并先后获得了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系列项目资助。
详细
温州大学基础研究迈向应用 科研人员要开机器医院啦
记者近日从温州大学获悉,学校机电工程学向家伟教授主持的一项基础研究项目(本网早前报道:《温州大学向家伟:用科技实现机器免停机智能诊断》)正在向应用和产业化迈进,并将在浙南科技城开设起一家“机器医院”,为得病的机器提出治疗方案。
时隔一年,记者再次采访到了向家伟教授。比起一年前的到访,向家伟教授的实验室里又多出了好多台实验设备。他告诉记者,这是一年来,课题组围绕“机械系统个性化故障诊断基础研究”开发的多个机器“诊疗”设备。
据介绍,这项已经顺利完成结题的基础研究项目,针对复杂机械传动系统损伤故障诊断过程中故障特征信息缺乏的瓶颈问题,系统地研究传动系统损伤故障诊断中的损伤模拟和识别问题,为机械系统损伤监测与识别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详细
浙江理工大学治污新思路:专啃纺织工业废水"硬骨头"
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开展了“新型pH-tolerant类芬顿催化纤维的设计构筑及增效机制研究”,针对纺织工业废水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提出了纤维治理废水的新思路。
近日,浙江基础研究进行时报道组专程前往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探秘这项新技术,项目主持人、材料与纺织学院教授姚玉元向记者展示了这项新技术。
详细
黑科技!这项基础研究有望实现保鲜膜可降解
保鲜膜,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有了保鲜膜,人们不仅能在确保食物卫生的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食物的新鲜度。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市场上的PE材料保鲜膜,虽然已经具有很好的保鲜能力,但是却很难降解,很有可能发生埋在土里“一百年都不烂”的情况。
不过,浙江理工大学的一项基础研究将有望解决这个难题。近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承担者、浙江理工大学余厚咏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基于氢键调控的纤维素纳米微纤表面结构设计及其抑制PHBV六元环中间态消去机理”。
详细
浙江理工大学研制特殊"导弹" 剑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近日,浙江基础研究进行时报道组来到浙江理工大学,为的是寻找一种特殊的“导弹”。这个“导弹”并不是运用于战争,而是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量身定制。
学校材料与纺织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副教授吕汪洋告诉记者,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课题组承担的“新型催化功能纤维的构筑及选择性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项目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结题。
详细
中国高铁变"老师" 其中蕴藏的几何问题你知道吗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有关“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报道在各大网站间热传,在一份由外国人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有着“陆地飞行器”之称的高铁赫然在列,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
你知道吗?我国高铁在建设和设计中,蕴藏了一系列几何问题,这些鲜为人知的几何问题,影响着高铁运营的安全、高效等方方面面。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李重向浙江基础研究进行时报道组揭开了“高铁设计中的一些几何造型理论问题”研究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