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天猫创下了1207亿元的记录,而这个新纪录的背后又一次考验了物流业。为了提升仓储分拣和分装效率,让商品以最快的时间送到客户手中,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使用机器人,亚马逊仓库机器人KIVA更是成了“业界典范”。
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勇教授和科研团队正在研发一款与KIVA不同的智能移动操作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既集成了KIVA的灵活便捷,又搭载了更为前沿的人工智能,为未来中国智能仓储描绘了一幅新蓝图。
详细
杨桂林:未来机器人将能与人安全互动 甚至情感交流
说到机器人,不少人一定会联想起它在电影中的形象,人性外观具有极高的人工智能程度,却又有着一副冷冰冰的金属外壳。但是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杨桂林看来,目前的机器人已经成了人们的工友,而未来它完全可以实现与人安全互动、进行情感交流等等。
机器人的应用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从制造到制造服务,再到社会服务。与机器人打了近30年交道的杨桂林认为,现在,我们是把机器人当成工友,而在未来,机器人可以成为我们的生活伙伴。“它将拥有轻巧的、柔顺就像人手臂一样灵活、安全的操作臂,还将拥有一个机动灵活、自主安全移动的载体,它可以和人安全互动、进行情感交流等等。总之,我的理想是将来子女们会觉得送一台老人看护机器人给父母会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和美德。”
详细
智能激光技术有望治愈航空发动机“心脏病”
谈起前不久牺牲的“金凤凰”余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高级研究员张文武一直都在思考,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了飞机发生意外。作为宁波工研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张文武带领科研团队,一直在研究智能化激光加工关键技术,而这项技术将被运用于我国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制造。
今年,张文武团队提出的“涡轮叶片复杂异形气膜孔智能化激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两化融合”基金的支持,为治愈航空发动机“心脏病”提供了可能。
详细
山核桃园艺化栽培技术 产量品质“双提升”
山核桃,凭借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赢得了不少“吃货们”的芳心,而它作为我国南方山区特色优势干果之一,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山核桃主产区临安,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带领课题组在山核桃选育种、嫁接、栽培等技术上持续研究了数十年,先后选育了山核桃良种、提升了山核桃成活率,甚至还提出了山核桃园艺化栽培方法,推动了我省山核桃产业发展。
详细
科学家揭示温室效应背后推手 氮沉降总量亟需控制
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随着“森林碳汇”概念的广泛传播,人们开始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但除了二氧化碳,科学家们也发现了温室效应背后隐藏着的另一个推手——氮沉降。
近日,记者随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同采访了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宋新章,他向记者揭示了氮沉降带给土壤和水体环境、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宋新章表示,我国氮沉降总量十分严重,亟需控制。
详细
杭电教授挖掘混沌密码潜力 欲与量子通信“高低配”
在信息安全领域,“攻与防”始终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正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密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破绽往往易被破译,导致人们对于安全加密的创新有了新的需求。
伴随着我国量子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在理论上的不可破译似乎成了未来信息加密的“不二之选”,但眼下,“新人”量子通信还有许多的关卡要过。于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光义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尝试挖掘“前辈”混沌密码学的新潜力。
详细
浙工大研发新型3D打印 打破金属零部件增才制造瓶颈
激光制造技术已成为新一代高端制造技术之一,增材制造(3D打印),是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是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突破的关键技术。但同时,工业上无法大面积推广,却让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姚建华教授敏锐地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文章可做。”
作为浙江省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姚建华在激光技术领域早有建树。几年前,通过引进乌克兰的单元技术,该中心研发出了通过激光强化汽轮机叶片防水蚀能力,实现了国产化的汽轮机叶片防水蚀能力的重大突破,彻底地打破国外垄断。而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两化融合”基金的推动下,姚建华团队提出了“基于超音速激光沉积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将目光瞄准了“超音速冷喷涂+激光技术”这种新型的3D打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