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校园最美的时刻。来自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的维吾尔族研一学生古丽妮尕尔·艾合麦提江在华北电力大学求学已是第五个年头。除了徜徉在查理斯·狄更斯的作品中,她还加入了校研会,生活过得安心、忙碌而精彩。这一切,对于当年刚迈进华电校门的古丽来讲,是难以想象的。“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学校的关心与帮助,为我铺平了求学之路,让我安心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关爱,如何关爱别人,更让我学会如何直面困难,在磨炼中成长,这让我终生受益。要是让我再高考一次,我一定会把志愿全部填成华电,绝不服从调剂!”
多年来,华北电力大学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从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对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学校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在“十大育人”体系中的应有作用,构建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学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打造精准资助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学校资助工作始终坚持育人导向,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资助全过程,着力将资助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有机结合起来。”校党委书记周坚说。
“大资助”理念夯实三全育人 确保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学校秉承“大资助”理念,全面夯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资助育人,资助育人成效不断突显。学校依托部门联动机制,构建了“一个中心+四支队伍”的资助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资助育人合力。“一个中心”是指实行专人专职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学校资助工作的日常运行,“四支队伍”则是指每个学院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资助日常工作,各班班主任对所带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资助成长导师对与其结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全程帮扶,以及以“自强社”社团为代表的学生骨干配合资助管理中心开展工作。
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差异性受助需求,学校在各阶段均开设了各项富有针对性的资助措施,确保了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和入学后“三不愁”,真正做到全过程资助育人。入学前,通过学校“绿芽行动”,随录取通知书寄出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资助政策宣传资料,资助热线及资助政策慕课课程,让古丽了解到学校的资助政策。“绿芽行动”中,通过系统采集新生申报的个人信息及资助辅导员的电话家访,学校可及时掌握新生的资助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资助。入学时,古丽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了入学手续,免费领取了军训服装、洗漱卧具和临时补助。通过“绿色通道”,学校根据核实的家庭经济情况,分别采取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不同的资助措施。2017年新生报道中,有640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入学后,成长“1+1”和“朋辈辅导员帮扶”结对项目、“绿色氧吧”工作坊等活动则让古丽克服了人际交往的紧张,找到了家的感觉。
学校重视学生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校长杨勇平指出,要把学生的小事当成学校的大事。立足不同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全方位实现对学生的学业帮扶、能力提升、个性发展。学校实施“学业辅导与学业规划引领项目”,组织成绩优秀、学力有余、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兼职学业辅导员,针对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在内的这几门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周安排两次集中辅导,解惑答疑,交流心得。学校已连续五年给计算机零基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学校每年都设有“诚信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月”、“职业生涯导航月”,并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与服务。
在资助理念上,学校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由保障性资助向发展型资助延伸;在资助种类上,以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资助需求为目标,科学运用不同种类的资助手段,做到“应助尽助”。学校已形成以“奖、勤、助、贷、补、偿”为中心,其他多种资助形式并存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奖”、“勤”、“助”、“补”等资助形式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06年至2017年,学校校内资助总金额年均增长6.63%,社会资助总金额年均增长30.91%;切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有效帮扶。学校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造血型”资助项目,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帮助他们在受助自助过程中提升素质、增长才干,2017年学校为270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大数据思维力助精准资助 品牌活动彰显人文关怀
以往的学生资助,主要由学校根据学生自己填写的表格、提供的材料,结合辅导员评议、学院意见判定一个学生是否需要资助。这种人为操作占据主导地位的评判方式由于具有主观性而往往会导致判断有误,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没能得到公正待遇。
2015年,在深入研究过去五年受资助学生数据、广泛征求辅导员及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资助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数据认定系统,建立了基于模糊预算的家庭经济困难数据认定模型,涵盖每月消费数据、家庭收入水平等13项数据指标。在模型量化评估基础上,采用电话、访谈等方式拟定资助登记,并通过四级评审及公示制度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度。“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完善,系统实现了认定工作的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依托信息采集系统对新生进行经济困难认定,为入学后开展一对一帮扶、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夯实了基础。”学生处处长沈岚说。
依托这套系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经济状况动态监测,优化了过程控制,实现了科学管理,加大了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了资助标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需求相适应,使资助由原来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确滴灌”。2015年以来,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动态监测,对36名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提供了临时资助,动态调整了数百人的资助等级。为确保资金发放精准,资助管理中心还积极探索改进资金拨付和发放机制,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