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始于资助,成于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在资助育人中,学校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践育人。通过实践育人环节,学校积极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本领,在扶贫实践、科技实践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担负起国家、民族、人民的希望。
2009年,学校启动“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能源科技扶贫行动,师生组成“能源电力调研西藏行”主题社会实践团,深入西藏无电地区进行调研。三年时间里,100余名主要来自西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4次进藏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于2011年彻底解决了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89户无电农户的照明用电问题。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加央是第一届志愿者。2009年暑假,大三的他和同学回到青藏高原,走进了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节村——一个真正的“无电区”。三周的实习,震撼了加央,也让他感到了来自家乡的沉甸甸责任。“那是一种难以诉说的悲痛,更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责任。”毕业后,加央成为了西藏电力公司的一名员工,“我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报答养育我的家乡。”
十八大以来,作为“把绿色电力送到雪域高原”的延伸,学校相继发起了包括“绿色电力照亮长征路”等活动在内的“绿色电力能源扶贫解困行动”,采取“送设备、送光明、送人才、送服务”的方式,实现了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贫服务行动的可持续发展,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增加收入。在江西兴国县,学校组织该地生源为齐分村建设了15座3千瓦的“户用并网光伏电站”,实现了光伏独立供电。村民在满足自家用电需求外,还可以将多出来的电卖给国家,据统计,一座“户用并网光伏电站”每年可以为每户居民带来近3000元的收益,有效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来自内蒙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张浩乾,主动组织研究团队发起实施了“绿色电力让游牧民生活更美好”公益项目,自主研发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使当地牧民实际用电量提高了33倍,不仅能够用上电灯、电视、冰箱等基本的生活电器,还用上了电动剪羊毛机、抽水机、铡草机等设备,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凭借该项目,张浩乾及其团队荣膺2014创行世界杯全球总冠军。
这些优秀的华电学子代表虽然家境贫寒,却用实际行动改变着家乡的落后面貌,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民族的实践中践行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以“资助育人”理念引领各项工作,形成了一批特色资助育人品牌活动,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经过不断实践和发展,学校逐步建立起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精准资助”为目标,以“资助育人”为导向,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五位一体”的“育人型资助体系”,实现了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变。通过资助育人,引动广大青年学生追逐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牢记使命,自立自强,开拓进取,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