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梯利学派”。西方大概没有“梯利学派”的说法,在中国语境中,绝对称得上“梯利学派”,其与“摩尔学派”的区别就是其“过程主义”所发现的“因果机制”研究。弗兰克梯利(FrankThily)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其主编的《西欧现代国家的形成》。梯利提出了“战争制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的国家形成和国家演进的历史逻辑,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国家的内在禀赋。与此相类似的研究,便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民族-国家与暴力》,看起来和平、丰腴的欧洲,都是经历腥风血雨的历史才跌跌撞撞走到今天的。
梯利不但在现代国家的形成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有着强大的学术资源组织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学术工作坊”,历史性地解释西方民主的起源与演进的过程与机制,从中世纪开始的社会抗争、阶层对抗的历史,解释西方民主的世纪历程。
第三,迈克尔 曼(Michael Mann)的历史社会学。如果说“摩尔学派”和“梯利学派”都是家族式的或兵团式的作战,曼则是学术上的独行侠,以一己之力形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历史社会学,因此被称为继马克斯韦伯(MaxWeber)之后的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在基础性权力和专制性权力概念的基础上,曼又将国家权力划分为可以解释大历史的经济权力、文化权力、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力,并认为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政治权力,是其他权力互动的逻辑性结果。曼的发现不但能解释大历史,还能有效地解释世界政治的重大问题,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都陷于危机之中,为什么后来中国和美国度过了危机而苏联则走向国家失败?原因就是苏联迷信的是政治权力改革,把结果当原因,理论的失败必然招致国家的失败。今天流行的旨在张扬个人权利的治理理论,要全面地理解治理理论,首先需要读一读曼的历史社会学。
第四,世界体系理论。值得指出的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是历史社会学的一种自然延伸。中心-边缘的世界体系分析,事实上也是阶级分析,即阶级分析方法在世界政治研究中的运用。如同国内政治由支配阶级和被支配阶级构成,世界政治事实上是强国和弱国所构成的世界体系。依附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世界体系理论,代表学者有萨米尔阿明(SamirAmin)、安德列 冈德 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和加州历史学派。如果说“摩尔学派”和曼的历史社会学还属于欧美中心,而世界体系理论则是来自左翼的后发达理论。
总之,历史社会学是关于现代国家史的研究,在研究现代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总结出现代国家形成的政治道路、国家形成中的阶级关系、革命、民主、民族等重大议题。因此,历史社会学是一种宏观历史结构的路径,其特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议程及其成果,是很多“大人物”所不曾关注的,至少不是他们专门关注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家形成必然涉及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因此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阶级分析方法,或者说阶级分析是历史社会学的主流方法。在国家形成中,底层阶级的命运总是最悲惨的,令人同情。研究运用阶级分析加上对底层社会的同情,自然会自觉抑或不自觉地带上马克思主义色彩。
由于历史社会学是关于宏大历史结构的研究,“宏大”必然带来其与生俱来的问题,比如对细节的忽视或与“微历史”的出入,因此任何宏大主题的研究都会被诟病。但是,正是这些宏大的历史叙事,不但解释了我们生活其中的政治结构如何演进,更给人类以智慧启迪和政治上的实践智慧。大学科有大学科的态势和用处,前述的历史社会学派为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乃至于思维方式的改变,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作为政治学理论共时性知识资源的世界政治学科
如果说历史社会学是一种基于历史研究的纵向性理论发现,那么世界政治学科则是一种基于即时性世界政治的横向性研究。世界政治学科或世界政治研究是基于比较政治(包括国内政治)、世界政治思潮和国际关系的集成性学科,或者说国际关系走向、世界政治动向研究是基于比较政治和世界政治思潮的研究成果[2]。
不论我们同意与否,或者说不论我们是否喜欢、我们能否在感情上接受,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国内政治学理论界谈论和研究的,主要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关于世界政治的研究成果,而由于二战后的半个世纪处于“冷战”阶段,国内流行的政治学理论主要是“冷战政治学”。因此本文拟从国内政治研究、比较政治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做一个理论成果的梳理。
(一)国内政治研究的政治学理论:自由主义民主
基于西方国内政治研究的政治学理论成果很多,比如代议制与总统制的优劣比较、福利政治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等。但是,所有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都是在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体系下衍生出来的。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的最大成就,就是自由主义思想的社会科学化,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无不如此,从而真正做到了自由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此前提下,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最大成就,就是形成了自由主义民主的理论体系,将自由和民主这对充满张力的两股绳拧在一起。其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先改造民主概念,将实质民主即人民主权改造为程序民主即选举式民主,这一工作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完成的,又称“熊彼特式民主”。第二步,将民主纳入自由主义的范畴,虽然民主与自由之间充满张力。这一工作是由罗伯特达尔(RobertAlanDahl)、乔万尼 萨托利(GiovanniSartori)等人完成的。第三步,改造合法性概念,将韦伯的基于合法律性和有效性所构成的合法性概念,改造为选举式民主+有效性的概念,这一工作是由西摩马丁 李普塞特(SeyMourMartinLipset)完成的。此后,选举等于民主,民主等于选举,选举授权才有合法性等说法,经过熊彼特、李普塞特、达尔、萨托利等两三代学人的论说,开始流行起来。由此,这些论证本国制度合理性的政治理论演变为改造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革命理论”,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则进一步推广了自由主义民主理论。
(二)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与范式:从现代化到民主化
比较政治学于二战之后兴起于美国,因此比较政治学完全可以说成是“美国比较政治学”。美国比较政治学的政治功绩远远大于其学术贡献,比较政治学配合国家的安全战略并立下汗马功劳,美国政治学的主流把基于本国政治研究而得出的理论结论即自由主义民主推向全世界,因此美国赢得了冷战并撬动了民主化,但为此而结出的“学术成果”经不起历史检验,遗憾的是其他国家的政治学界将此视为学术标准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