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中描述的,是87岁的邓小平,在1992年1~2月,南方巡视时陆续作出的“南方讲话”。市场经济,这位迟到的佳人,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亲领的“天鹅之舞”中,终于告别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走到了众人面前。
在这阵春风的沐浴下,一群“92派”,怀揣着对财富的梦想,掀起了一阵席卷全社会的“下海潮”。据统计,仅仅1992年,辞官下海的有12万人,不辞官同时涉足经商的有1000万人,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经商。
“下海潮”的激情与火热,铸造了一个只相信实力,不相信眼泪的时代。加之1992年之后市场复苏、升温,直至过热,狂躁的需求更是让创业者们如痴如醉,渐入疯狂。一些超乎理性,超乎常规的商业事件接连出炉,奇迹与崩盘轮番上演,第一个“崩溃之年”——1997年,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彷徨与不安。
所幸,1994年颁布的《公司法》,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导的“国退民进”,以及千万创业者们自发的反思、改革与蜕变,让这股创业浪潮深度调整,在随后焕发活力,一浪胜过一浪——创业者们最终在激情中学会了理性,在疯狂中学会了淡定,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学会了如何长远地行进。
这就是一个民族的创业青春期,痛并成长着。
创业史记:恭喜发财
“恭喜发财!”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人们的问候语多了几分“财气”,《人民日报》甚至也刊发了题为“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
的确忙起来了。在海南,房地产投资热每年都可吸引全国10万“淘金族”前往。这其中就包括冯仑、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王启富和刘军组成的“万通六兄弟”。
冯仑之前曾给牟其中做顾问,月薪250元。到了海南,他倒卖批文,炒作土地,自称“过着江湖游侠般的日子”。当时,海南很多楼盘一拿到批文,就登广告,地基尚未浇灌,价格就已驴打滚似地翻了几倍。
不过,蜜月终有结束。一天,冯仑提着一箱橘子去规划局“走后门”,看到一份内部材料写着,海南报建面积已达到50平方米/人,足足是北京的7倍!冯仑大吃一惊,与“兄弟们”带着尚冒着热气的第一桶金逃回北京。
——果不其然,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900万元一亩的地,隔天就只值90万元。
这便是1992~1998年的典型场景:机会随处可见,却也跌宕起伏,暗藏沟壑,创业者需要在理性与胆识二者之间妥善权衡。
陈东升,算是一个中性权衡者。他不懂拍卖流程,却敢于凭借香港录像带上的片段,成立嘉德拍卖公司。这位曾经的宏观经济研究员说,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也是陈东升,率先提出“92派”的概念,涵盖所有“南巡”前后前仆后继的创业者。这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更高、机会捕捉更灵敏的群体;同时,“92派”面对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市场,阵阵热浪逼迫下,理性渐渐弱势于偏执机会的胆识。
在重庆,一位53岁的老者尹明善,突然告诉家人要做摩托车。需知,这位力帆创始人曾因“资本主义倾向”劳教20年,平反后也只是一个出版商。
在新疆,做过农场、饲料生意,却屡战屡败的个体户唐万新,不惜倾家荡产雇佣了5000人,以出去玩一趟为名,于1992年8月杀到深圳抢购新股抽签表,竟然捞了几千万。后来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万丈波澜的“德隆系”由此奠基。
……
最能点燃人们心中创业热火的,恐怕是当时的绥芬河市长赵明非。1992年5月的一天,他带着一件夹克、两个饭盒、一套宾馆的牙具、一台小收音机、一瓶蜂王浆——摆地摊了!这位颇有个性的市长希望通过此举,激励全体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下海”。
全民躁动
这场“下海潮”,很快演变为饮血茹毛般的“全民狂欢”。
1993年12月,初显营销天赋的何伯权,出现在广州中国大酒店,在警察与媒体的簇拥下,他豪掷1000万元接过了用红绸盖着的、来自金牌教头马俊仁的“生命核能”秘方。之后,“生命核能”省级独家代理权的拍卖所得,就超过1700万元!
这充分暴露了当时中国市场的非理性疯狂,消费者层次的参差不齐,以及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个由胆识驱赶理性,躁动不安成为标志的创业青春期,已经完全呈现在众人面前。
首先登场的,就是1994年狂热的保健品行业。
沈阳的姜伟,不盖厂房,不置房产,凭借一款“飞龙延生护宝液”便驰名大江南北;济南的吴炳新、吴思伟父子,30万元注册的三株,以一款“昂立一号”迅速崛起;怀汉新执掌的广州太阳神,1993年销售额就达到13亿元……
据统计,当时保健品行业年销售额已经突破300亿元,可谓遍地黄金。
这个机会,很快便“俘获”了“改革开放先锋”、IT界明星企业巨人公司创始人史玉柱。1994年,他宣布启动巨人公司二次创业,宣布推出“脑黄金”等保健品,开启多元化之路。
当时的背景是,西方国家取消了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惠普、IBM等国际电脑大鳄大举入侵,中国电脑界面临一场残酷的洗牌。
在联想,“市场派”柳传志与“技术派”倪光南由此在“企业前途问题”上掀起一场内战,两位亲密无间的创业战友,沦为恨不得将对方关进监狱的死敌。
史玉柱的胆量明显超脱了“柳倪”,同时也将那个时代的躁动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位固执己见的“全国偶像”,建立了一个“军事化”的营销网络,他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八大方面军,旗下30多家独立分公司改编为军、师,整个营销队伍超过万人。
当残酷的事实降临,则是一个偶像时代的终结。1996年10月,在保健品业务耗费大量资金的史玉柱,无力持续70层的巨人大厦的修建,资金链断裂,巨人公司迅速陨落——史玉柱的第三次创业,直到2000年才见曙光。
随后,整个保健品行业在市场严管、经济放缓的1997年集体堕落:怀汉新出走太阳神,三株分崩瓦解,姜伟则深陷巨额负债、应收货款沉疴的重重包围。
然而,这还远未结束,时代的躁动很快便感染了央视“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