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虽然对个体经济的政策有了一定的松动,但在政治意识领域,长期习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高层决策者们对个体经济依旧保持着观望的警惕。年广久的雇工居然有了12个,有人马上联想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做出过的那个著名论断,“雇工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于是,“年广久是不是资本家?”、“年广久是不是剥削分子”的流言开始流转全国各地,争论、辩护、讨伐,一场带有浓烈意识形态特征的大辩论开始了。
这场大辩论一直持续到1982年,以至于邓小平不得不出来讲话了。他建议对私营企业采取“看一看”的方针,“一动就人心不安,群众就会说政策变了”,争论最终尘埃落定。
在民间,这场争议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1980年,郑秀康终于向单位正式提出了辞职,创办红象皮鞋作坊。“我决定做消费品,要么做沙发要么制鞋,最终选择制鞋,是因为家里的住房太小,连个沙发都放不下。”如今,他的康奈集团已成为中国的“鞋王”之一。
这年,成绩出众的蒋锡培高考意外名落孙山。他跑去太湖边坐了一夜,而后决定跟随二哥去杭州学修钟表,他的目标是一辈子赚够5万元,“回家造两间房子,剩余的放在银行里面存定期”。
整肃与暗生
年广久因为邓公的“特殊眷顾”而幸运地“躲过一劫”。但1982年后,因为个体经济发展过于迅猛,主政者也开始对这个有些狂放的群体进行调整和治理。
因为个体从业者不按章法的出牌冲击了国有企业的利益,抢占着基础并不坚实的国企资源,一些挖人、挖技术等手段对国企构成了直接威胁,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犯了众怒”。1982年,国务院两次下发严厉文件,对那些严重破坏经济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整肃和清理。
在温州,柳市镇的8个工商户随后得到了判刑、拘禁等严重处理,并通告全国,轰动一时,史称温州“八大王事件”。到这一年底,全国立案各种经济犯罪16.4万件,结案8.6万件,判刑3万人,追缴款项3.2亿元,个体经济遭受重创。已经出狱三年多的牟其中又被抓进了监狱,这次他犯的罪是“投机倒把罪”。因为他发现一种由上海工厂生产的“555”牌座钟在市场上很好销,他找到重庆一家半停产的军工企业,请他们以每个25元仿制1万个,然后他再以32元的价格卖给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
被“错杀”的小私营业主中还有个叫严介和的人。之前利用闲暇时间,中学语文教师的他边骑着自行车到周边窑厂联系销售业务,边组织同村的青年收购芦苇编织草帘子,一个月轻松能赚几十块。做大一些后,他又陆续组织一些人编草帘子,自己收购,再卖到窑厂。三四年间,他成了淮安有名的有钱人、万元户。在村民的举报下,严介和又变成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典型,有关部门取缔了他的家庭作坊。
但持续两年的整肃并不能改变被激发的个体工商业者在巨大诱惑面前的蠢蠢欲动,一场民间自发的创业浪潮开始席卷各地。
1983年初,刚过春节,四川新津县农业局刚刚分配进来的大学生陈育新突然提出辞职,日后成为中国首富的刘氏四兄弟办起了平生第一个实业:育新良种场。
在1983年前后,中国的第一批“倒爷”出现在北京和深圳。曾为铁路工人的王石,倒起了玉米,一年下来,他净赚了300万元。与此同时,义乌的公路边自发地聚起了一个小商品的交易基地,日后这里诞生了全球最大的商品采购中心;在温州,一些农民开始制造小五金商品,并摆在自家门口叫卖,此为最早的“前店后厂”雏形。这一年最火的榜样是敢在厂里搞奖金制度、提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虽然这个脾气暴烈、小错不断的厂长后来被证明有“被神化”和“树典型”的嫌疑,但在当时,改革已经逐渐开始成为官方和民间不争的共识。
34岁的宗庆后还处于找感觉的阶段,他回杭州城两年,刚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学校的校办工厂当推销员,此后10年间,他一直不温不火地呆在这个位置上。同样在找感觉的还有马云,1983年,在受到女排精神的激励后,第三次参加高考的他终于考上了杭州师专。
这是一个官方与民间都紧张而摸着石头探索的年代,这又是一个创业激情被唤起、民间力量开始喷薄的年代。
备忘录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年底,可口可乐开始在北京设立临时办事机构;宝钢公司在上海北郊的一片海滩上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1979年1月,香港商人霍英东谋划在广州盖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
●1980年,一无所有的乔金岭筹建长葛县第二化工厂,生产石棉瓦和硫酸铜。
7月,深圳、珠海和汕头等地创办特区的思路渐渐明确下来,后被明确定义为“经济特区”。
10月,北京,已经是五个孩子母亲的刘桂仙,在自家31平方米的堂屋中,开起了北京第一家私人经营的“悦宾饭馆”。
年底,知识分子出身的陈春先在中关村的一个仓库办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开始萌芽。
●1981年,作为1977年第一批返城的知青,李晓华开始在北戴河海滨卖冷饮。
作为上海市委重点培养的青年团干部王正华,决定选择成本较低的旅游业,解决街道待业青年的工作问题。
李东生与创业伙伴在还只有一条街道的深圳,创办了TTK磁带公司。
●1982年初,温州八大王事件爆发。这年,国务院两次下令,严查破坏经济秩序的罪犯,个体经济遭受重创。
出生广东梅州的梁亮胜带着太太,和所在工厂的其他40多名工人前往香港,住进了只有四五平方米的“贫民窟”。
多次倒腾生意均告失败的左宗申把岳母家一间临街住房空出来,用牛毛毡搭起了一个遮雨小棚,开始修摩托。
●1983年,倒玉米的王石用净赚的300万元,成立了以主营进口专业视频器材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24岁的王文京辞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司的工作,到中关村注册了个体形式的“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
11月,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开始被塑造为改革的典型人物。
1984~1991
中国现代公司奠基
创业史定位:
在中国企业史上,1984年是个伟大的年份。以此为契机开始的八年,自由的精灵被释放,无数创业家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崛起于国企羽翼之下,崛起于穷乡僻野之中。他们当中少数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将在多年后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人物。
时代描述:
邓小平第一次著名的南巡是1984年。中国的对外开放终于由点及面,形成沿海全境开放的格局。民营经济因此波涛汹涌。随后1985年4月13日,私营企业终于被政府正式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