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8日,一位个头中等,一脸憨厚的中年人姬长孔,在梅地亚中心成了疯狂之夜的主角——6666万!秦池摘下“标王”,而上一年的“标王”孔府宴酒获胜筹码只有3079万元。1996年11月8日,姬长孔令12亿中国人都醉了:3.212118亿元——姬长孔用他的手机号码,蝉联“标王”!
这位狂傲的山东新贵,已经完全沉醉在自己一手打造的辉煌之中。在镁光灯的照耀下,他得意满满地说:1995年,我们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的是一辆豪华奥迪;今年,我们每天要开进一辆豪华奔驰,争取开出一辆加长林肯。
然而,创下年销售额9.8亿元的秦池本来面目如何?这家尚处于新创业阶段的酒厂,罐装线是手工作业,瓶盖是用榔头敲进去的;秦池山东本部的产能只有3000吨,其余来自四川的勾兑酒……当这些爆炸性内幕在1997年被一一捅破,狂躁的姬长孔惟一的补救措施,是派人到报社做公关,表示愿意以数百万元“收购”这组报道……
1998年11月8日,处境已经落魄不堪的姬长孔再次来到梅地亚中心,却因为没有邀请函,被保安拒之门外。他徘徊片刻,最后一闪而过,郁郁而归。
秦池的结局是悲怆的。2000年,为了偿还区区300万元货款,秦池商标被法院勒令拍卖还债。然而,全国竟无一人竞拍。
重装上阵
如此之多的黯然忧伤,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阴霾,1997年被称为第一个“崩溃之年”。
幸运的是,中国的创业者们踩着一面面败将之旗,终于开始反思自身的“疯狂举动”,一场商业史上的理性回归由此启航。
1997年6月,张树新成立的国内第一家网络公司瀛海威迷失了方向。然而,一个26岁的青年丁磊,在坐着3名员工、7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开启了网络公司成功之路的探索:网易揭开了中国互联网成功的秘诀——免费!
紧随其后,王志东建立新浪,张朝阳建立搜狐,中国的“崩溃之年”竟奇迹般地逆转为“互联网元年”。
1998年,在推出几款“地瓜洗衣机”、“洗龙虾洗衣机”,被一阵嘲笑鞭笞之后,难得糊涂的张瑞敏终于提出了海尔做品牌领袖、技术领袖的全球创业发展战略。
那位海南“淘金者”潘石屹,也终成正果。1998年11月,潘石屹开发的“小型办公、家居办公”风格的SOHO现代城,赶上了“房地产松闸”的政策时机,一天可卖17套,进账3000万元,好日子来了。
后来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有了自己的公司。头一年赚20万元,即捐3万元资助一位重病孩子。
此时,创业者的天空已经更加明朗。1998年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一句肺腑之言久久回响: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朱镕基主导下,国企内部强势推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全球胶卷业老大美国柯达公司更是对中国胶卷业实施全行业收购——第一次“国退民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饱受躁动青春期洗礼的创业者们,已经理清繁杂的头绪,重装上阵,一个全新的创业篇章即将拉开帷幕。
备忘录
●1992年,尹明善投资20万元成立力帆公司,7年后成为重庆“摩帮”领军人。
5月,“92派”造词人陈东升辞职下海,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拍卖公司嘉德拍卖公司。
5月,冯仑南下海南炒卖地皮,掘到万通第一桶金。
●1993年,俞敏洪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1998年引入团队管理。
12月,何伯权豪掷1000万元收购马俊仁“生命核能”秘方,三株吴氏父子、飞龙姜伟、巨人史玉柱纷纷投身狂热的保健品行业。
●1994年,联想“柳倪之争”爆发,中国制造业前进方向待决。
●1995年5月,张树新成立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却在1997年迷失了方向。
7月,胡志标创立爱多电器,爱多VCD风靡全国,却在1997年以2.1亿元拿下“标王”后步秦池后尘迅速堕落。
11月,秦池首次摘下央视“标王”,姬长孔开始了他短暂的疯狂表演。
●1996年,海尔张瑞敏一手炮制的“地瓜洗衣机”彰显着中国制造业在创业路途上的尴尬。
谭长安在成都一个街边小店创办“谭鱼头”,6年后成为四川第一餐饮品牌。
●1997年,第一个“崩溃之年”。秦池崩盘,三株倒下,太阳神失和,亚细亚病危,巨人坍塌。
3月,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有了自己的公司。
6月,丁磊成立网易,王志东、张朝阳随后分别成立了新浪、搜狐,“互联网元年”正式登场。
●1998年,在朱镕基主导下,美国柯达公司对中国胶卷业实施全行业收购。同时,“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贯彻,第一次“国退民进”走上历史舞台。
11月,潘石屹SOHO现代城大卖,SOHO成功起步。
1999~2005
穿越彩虹门
创业史定位:
WTO如同一道彩虹门,大门初开,甘甜与酸涩齐齐涌向中国的创业者。纵观1999~2005年的创业史,互联网“大落”,网络创业者们遭遇寒流;制造业“大起”,众多草根企业家让“Made in China”活力四射。
时代描述: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与之同时,始于1998年前后的“中国制造”浪潮在2002年活力四射,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终于向全世界发威。
也是从这年开始,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的商品,回到家里后扒开商标一看,都是“Made in China”。
一份题为《中国科技发展报告》的综合报告勾勒了“中国制造”的轮廓:初步估计,我国已有上百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自1990年起,中国大陆吸收投资2300亿美元,占亚洲总额的45%,其中制造业是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中国制造”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
“纵观1999~2005年的创业史,国有大型企业能够更好体现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但上升空间有限;而小型企业中,新兴的民营制造企业发展迅速,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然,如果少了网络,这一阶段的创业史将会失色一半。自1999年以来,阿里巴巴、盛大、携程、当当等相继创办,无数的草根英雄开始在互联网大潮中找寻梦想。只可惜好景不长,2001年互联网泡沫大面积破裂,网易被停止交易、马云收缩全球战略,新浪王志东出局。
寒流一直持续了两年多,以网易的咸鱼翻身为标志,2003年互联网方才迎来了春天,一些在日后将主宰中国网络经济的重要力量也在这一阶段雏形乍现。
创业史记:互联网“大落”